7919847 发表于 2018-7-16 22:09:46

2018台湾产业移转大陆趋势与浙台经济合作1

  台湾产业移转大陆趋势与浙台经济合作1
 [摘要]在长三角发展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上海的功能更多在于发展虚拟制造中心,而浙江的功能主要在于形成实体制造中心,这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是一致的。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已步入发展模式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属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其主要依托及优势产业是传统的制造业,但新兴制造业也具有一定基础。浙江不具自然资源优势但有较强的体制优势、产业组织优势、企业家优势和经营人才优势。在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有强烈需求而有形资源转移成本较大的情况下,选择与浙江经济互补性较强且产业大规模外移的台湾开展经济合作是较为合理的战略。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浙台经济合作的政策思路和重点产业领域。
 
论文联盟编辑。  
  本文系浙江省台办2007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贺星岳(1966-),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管理学。
  
  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大转移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和国内区域一体化所创造的战略机遇,浙江将自身发展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体系之中,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国际化程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大陆最具经济活力和吸引外资的热点区域,正处于区域一体化机制深化的关键阶段。浙江应正视一体化机制深化产生的效应和台湾产业外移趋势,立足浙台两地经济的互补性,加强浙台经济合作,利用台资企业的营销经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及服务推动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浙江的经济发展,实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论文网 http://
  
  一、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
  (一)台商大陆投资的阶段演进及特点
  台商投资大陆经过了四个阶段(卜贵林2003)。以产业型态为分层标志,第一阶段(1987-1990),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成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主体为中小企业,投资动机一是规避岛内日益上升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二是试探大陆对台商的诚意,因此,该阶段投资规模较小,主要投资区域为深圳特区以及与台湾同属闽南文化圈的福建省内;第二阶段(1991-1997),投资除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外,在化工、机械、化纤、家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上也达到了相当规模,尤其电子产业在珠三角投资已有相当规模,投资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大企业投资已开始出现;第三阶段(1998-2000),主要投资产业逐渐由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笔记本电脑及周边产业成为台商该阶段的主要投资产业,投资企业主要是台湾各大资讯厂商,单体投资规模也呈大幅度增长,投资地域由珠三角为主转向以长三角为主;第四阶段(2001至今),投资基本集中在技术密集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厂、IC设计等领域,台湾资讯产业大厂纷纷抢滩大陆,使第四阶段投资的技术含量急剧提升,资金规模迅速扩大。综合来看,前三个阶段基本以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为主,第三阶段也表现出占领市场的投资特点,第四阶段则基本以占领市场和生产内销为战略意图。相应地,在生产经营模式上也由最初的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欧美销售向大陆接单大陆生产大陆销售转变。其间虽经历了诸多型态,但总的趋势是由加工出口模式向生产内销模式转变。论文代写 http://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
  21世纪,在大陆经济快速增长的磁吸效应下,台湾厂商将继续将产业向大陆转移,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第三波投资热潮的持续升温和第四波投资热潮的提早到来。但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与向海外转移的趋势有所不同,前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后者除了制造业以外,还有服务业。因此,台湾产业外移大陆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转移大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投资层次趋向高级化
  台商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不断转移生产基地,扩大在大陆的生产。在新的投资热潮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为主导,不但台湾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信息家电、软件、网络、电子商务等产业逐步加快向大陆转移的步伐,而且半导体厂商、电子零组件生产厂商也突破政策限制,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其中包括中芯国际、宏力电子、联电,甚至还有台湾IC龙头台积电。据台湾一项调查显示,台湾高科技厂商已有大半到大陆投资,在电子零组件厂商中,台湾前30大PCB(印刷电路板)厂商几乎已全部赴大陆设厂,在资讯硬体业方面,台湾的鼠标器、电源供应器厂商九成以上转移至大陆生产,扫描仪、显示器、机箱、监视器等有六至八成在大陆生产,笔记本电脑和主板等也有五成在大陆生产。高科技产业的纷纷外移,提高了外移产业的技术含量,同时,外移的层次也趋向高级化,厂商不仅外移低附加值的生产制程,更兴起高资本设备的投入,包含先进技术的整厂输出。除此之外,台湾岛内的研发基地正加速向大陆转移,神达、明棋、仁宝、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企业纷纷在大陆设研发中心、IC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利用大陆软件高级人才,开发设计新产品。可见未来祖国大陆也将会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http://
  2.产业转移大陆朝集团化、大型化发展
  随着台商投资大陆规模不断扩大,先行一步投资的台资中小企业,主要是中下游企业,拉动了对台湾生产原材料及半成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供应原材料的台湾中上游工业生产企业也前来大陆投资设厂,提供配套、连锁的生产与服务。目前,台湾许多大型厂家加入了外移生产的行列。在台湾排名前100大的企业中,约有70%来过大陆进行工商考察和经贸洽谈,并有一半以上在大陆地区投资设厂。台湾的上市上柜公司越来越成为对大陆投资的主流。根据台湾证期会的统计,到2005年初,已有450家上市公司赴大陆投资,占所有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二;400多家上柜公司赴大陆投资,占所有上柜公司的60%以上,根据台湾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2004年赴大陆投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明显增加,其中投资额500-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12%,1000-3000万美元的占15%,3000-5000万美元的占3%,5000万美元以上的占3%。
  3.产业外移的群聚式现象突出,产业链整体外移加快
  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21世纪以来,赴大陆地区投资设厂的台湾半导体厂商,从上游的I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甚至到IC通路模组,关联产业都已相继在大陆地区进行群聚式的投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台湾产业转移的方式,从以往以单打独斗,个别办厂为主转向集体合作,从单纯的委托加工变为邀请卫星工厂共同参与。在高科技龙头企业群聚效应的影响下,台商投资大陆已出现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势头。在外移的产业中,电子资讯业的产业群聚现象最为明显。目前台商在大陆地区的群聚投资区域主要是华南的深圳-东莞-广州珠江三角洲产业带和华东地区的上海-苏州-杭州长江三角洲产业带。   
  4.产业外移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
  首先是原材料供应当地化;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厂商生产所需要的半成品、零组件及原材料有就地取材的趋势。台商在大陆投资设厂后,为因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采取原料供应本地化的策略,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台商对台湾原材料或零组件的供应依赖度逐年下降,由当地提供所需原料的比重已超过对台湾的依赖,台湾企业生产原料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并成为台商在大陆经营和发展投资企业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次是资金筹集当地化;一方面是台商在当地子公司的获利再投资,台商扩大投资规模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少由岛内母公司提供,相反,海外子公司为岛内母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利润资金,促进岛内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台商在当地投资规模的扩大,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当地金融机构融资,除了向银行贷款之外,台资企业已开始通过在当地股市挂牌上市进行资金的筹措,尤其是随着台商在当地经营期限的不断延长,这一筹资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台商的重视和利用。其三是人才聘用当地化;由于台商投资的渐趋长期化,台籍人员与当地同级雇员的各项福利待遇的差异正逐渐缩小,台商向当地雇员开放中高层的经营管理职位,中高层干部中当地人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这显示不论是为了分支机构人力管理和拓展当地市场的需要,还是与当地企业结盟合作的需要,或是为了降低成本,台商在投资当地实施人才当地化的现象都将更为明显。其四是市场当地化。随着企业经营向当地化趋势发展,企业对当地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论文网 ht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台湾产业移转大陆趋势与浙台经济合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