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http://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论文联盟http://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十一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及产业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为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邻近俄罗斯、蒙古,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区域内有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个沿海城市,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 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该区域生产总值由2006的4 737.3亿元增加到2010的9 255.9亿元,年均增长14.3%,占辽宁省比重为50.6%,比2006年提高0.6个百分点,该区域已经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0.7∶50.2:39.2调整为2010年的8.9∶52.5∶38.6,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1 000元。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发展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地位不断加强,2010年经济总量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比重达到55.7%,比2006年提高1.5个百分点,同期,锦州、营口、丹东所占比重基本不变,盘锦提高2.8个百分点,葫芦岛下降1.6个百分点。从人均指标看,各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大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4 013元,盘锦、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8 897元、 41 404元、30 247元、29 548元、18 850元,大连人均生产总值为葫芦岛的4.5倍(见表1)。
2.产业发展呈现出逐步优化的趋势,成为六市的共同特征(见下页表2)。 十一五期间,六市中第一产业比重均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除盘锦市之外,其余五市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除锦州和葫芦岛市有明显提高之外,其余四市呈现出下降趋势。
3.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见下页表3)。2010年六市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基本上都在95%以上,即使是相似性略差的盘锦和葫芦岛、盘锦和大连之间的相似性也分别达94.5%和92.%,这充分说明沿海经济带城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迫切需要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各区域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二、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框架及数据处理
1.SSM的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即SSM)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SSM以其所在大区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刻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SSM的数学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区域i的经济规模为bi,0,末期经济规模为bi,t。同时,把区域i的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t=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i区域所在大区相应时期的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在大区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Gij=Nij+Pij+Dij
Nij=bij,0*(■),Nij称为份额分量,是指i区域j部门按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论文代写 http://
Pij=bij,0*(■-■),P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导致i区域j部门增长相对于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
Dij=bij,0*(■-■),Dij称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指i区域j部门增长速度与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PDij称为区域部门优势(Pij和Dij之和),反映区域i第j部门总的增长优势。
Gij=bij,t-bij,0
i区域经济总量Gi=Ni+Pi+Di,
其中Ni=■Nij,Pi=■Pij,Di=■Dij
因此,i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量可表示为:
Gi=■bij,0*(■)+■bij,0*(■-■)+■bij,0*(■-■)
三、SSM的实证分析
1.三次产业部门分析。本文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六市为研究对象,数据选取各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以2006年为基期,2010年为报告期,通过样本数据进行偏离份额处理,具体结果如下(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沿海经济带内第一产业的结构分量均为负值,竞争力分量有正有负,总偏离分量为负值,说明该区域内第一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滞后于该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大连、丹东、营口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要优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竞争偏离分量仅有盘锦和葫芦岛为负值,其余均为正值,说明该区域内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对区域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大连、锦州、营口、丹东的第二产业竞争力要强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为负值,说明第三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从竞争力偏离分量看,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于区域整体水平,而营口和葫芦岛两市第三产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从表4中可发现,沿海经济带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份额分量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并且第二产业的份额分量略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沿海经济带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代写论文 ht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