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4445 发表于 2018-7-16 21:51:16

2018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论文网 http://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高职教育就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对经济发展显著的促进作用。高职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本地区产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专门人才,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高职教育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现代经济发展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或资本存量的多少,而是更主要地取决于人的质量,从而一国或地区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教育正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兴起决定了它具有经济与教育的双重属性。从德、美、日三国近几十年来的经验来看,高职教育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并获得发展,根本原因是其以短、平、快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则高职教育就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土壤。 总结大全 http:///html/zongjie/
  (二)地方经济带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量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在高职学校毕业生中,有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职教育首先要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是瞄准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规格,最后才看职业岗位的技术提升和技能的升级。因此,高职教育要想持续发展势必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契合,与区域经济建立良性的互促发展关系。
  二、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使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常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从全日制学校数来看,已有34所,其中高职院校1 所,中职学校19所。从在校生总数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将近9万人,2011年,常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高职职业教育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常州市提升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推进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政府统筹和支持力度,呈现出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高职教育是环境,是资源,也是产业,高职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人才库和思想库,在推动科技进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在繁荣地方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拉动效应。 总结大全 http:///html/zongjie/
  2.常州市高职园区开创地方特色发展模式
  2005年建成投用的科教城高教园区,打破了传统的建校模式,突出城的理念,建有16个大型的现代化共享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首批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园内聚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院校,高职学生6万余名,各类专业62个,覆盖机械、电子、信息、建筑、化工、纺工、轻工七大行业,涉及近百个职业技术岗位。园区内还集中13个教学理念先进、技术设备一流、资源充分共享、机制灵活高效的实训基地;建成了园区内外共享装备制造类高水平的设计、制造、检验、培训平台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建成了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充分体现高效、集约、先进、共享的建设理念。正是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以人才的升级推动经济的转型、城市的跃升。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发展模式常州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高职服务地方经济意识不够
  常州高职普遍存在不重视社会服务职能的倾向。无必要论、无条件论、无能力论、畏难论、无经济效益论、无关论等思想观念还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致使不少地方高校缺乏服务的冲动。高职院校多存在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更加关注的是进行科研创新,以及培养拔尖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对于服务地方社会的认识仍不清楚,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技术专门人才方面做得还不够。 代写论文 http://
  2.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不适配
  从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促发展的角度来说,高职专业结构必须要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配,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从2009~2011年常州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按照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适配的要求,常州高职院校中第二产业的相关专业应该多于第一、第三产业。但是根据江苏省2011年招生计划,常州15 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专业近70个,存在专业设置滞后、雷同现象严重、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方案不尽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从产业类别来看,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数比重最大,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