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0359 发表于 2018-7-16 21:41:35

2018深化农经专业综合改革 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人才

深化农经专业综合改革 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是一个亟须探索和破解的课题

  结合《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中对贵州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贵州省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需要一大批了解农村、熟悉农村经济的专门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必须与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符合国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素质高、知识新、能力强的能自主创业、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农林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
  贵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是贵州大学最早成立的三个学科之一,其前身是1941年国立贵州农工学院设立的农业经济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暂停招生。从1980年恢复招收本科生以来,历尽变革,不断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系在几代农经学人的不懈努力下,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了优良的学科传统和扎实的学术基础,建立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特色鲜明、团结合作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多年来,其利用本专业的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先后承担了贵州省三都县、贵阳市、安顺市、湄潭县、普定县、长顺县等20多个地县单位的农业经济规划、农业综合开发、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规划及其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除了办好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外,还开办过经济管理硕士生课程进修班、各种干部短训班,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专门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早在20世纪80年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开始进行培养创新型本科生的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写出了大量优秀论文,以团中央、原国家教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于1987年和1988年进行的2次联合征文中(1987年至今仅有这2次征文),1987年农经学生获得三奖等2人次,是贵州省当年获奖等级最高的,同时还获得优秀奖2人次、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团省委优秀奖16人次,占贵州农学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60%以上。国家、学校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8年以来本科生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校级39项,其中谢国强同学完成的学校SRT计划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调查被学校评为优秀项目、史先达完成的毕业论文贵州省普定县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研究、蒋彦完成的毕业论文贵州省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分别获得2008届和2009届校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特等奖,魏晓亚、张成甦、陶泓、赵琴、李健完成的毕业论文分别被评为2010、
2011、2012、2013届校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特别是洪名勇教授带领朱书维、胡怡、郭杨、周薇4本科生完成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就业的工作意愿、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课题获民政部优秀论文二等奖;宋山梅教授指导的曾凡金、王瑞、章天武、郭新友、张欢的农村集贸市场调查报告以惠水县为例在贵州大学第四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一等奖,并获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以上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有较强的创新研究能力。我们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几年来,建设了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普定县农业局实践教学基地、天柱县农业局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进行新农村建设问题调查、农业贫困问题调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查等,5年累计达5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普定县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实践基地,每年我们均组织教师带领本科生进行三个村的整村调查,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实践,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农村,观察社会,将学生的观察体会及对农村经济的理解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我们编辑出版了《大学生眼中的中国贫困乡村:贵州贫困村的田野观察日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深化农经专业综合改革 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