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是适应国际现代工程、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但其相对重点本科院校而言,办学水平和实力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积极探索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相互适应、共生共荣的发展方式,破解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活力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竞争中走出困境、赢得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必要性
在知识、科技、经济时代里,大学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大多是在高职高专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多数处于二、三级甚至四线城市;多数院校作为所在城市唯一的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些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不断探索和建设,服务区域发展,探索越界发展,加强协调创新,促进科教结合,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既有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办学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强大的驱动力。
(二)转化科研成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新的机遇将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时代前沿。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各地掀起了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兴建大学科技园或大学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以及科技孵化园的高潮。许多高新企业通过产、学、政、研方式,借助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依托科研科技人才优势,开展协同研究。这既解决了企业技术攻关的难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又为地方高校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优势学科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定位不准确
目前,一些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仍然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办学模式,即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综合性大学。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由于受自身条件、经费资助渠道、区域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在人才、学术成果、科研经费等方面是很难与重点大学相比。这也是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之大忌。发展定位不准确,导致学科建设缺乏准确定位和发展方向,不能充分认识自身学科、学校、行业在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能很好地定位本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不少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同质化严重,能明确自身特色优势学科定位从而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学校可谓少之又少。
(二)课程设置不全面
1.缺乏实践知识
对实践重视不够,缺少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以基础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不能充分体现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线。不能突破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内容与顺序的固有模式,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2.盲目新增学科
过于追求专业的丰富,没有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在未能充分认识新增学科的学科背景、基础条件以及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盲目增设学科,从而造成部分新增学科发展困难,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另外,由于没有给新增学科的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指导,就业方向盲目,给毕业生求职择业造成了较大障碍。此外,盲目新增学科必然伴随着盲目增加课程,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反而不利于创新型工程类高等人才的培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