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服务地方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服务地方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职学校要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为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品牌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改革活校的发展战略,坚定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依托行业建专业,立足工业园区,面向下岗职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市场,使地方旅游业发展得到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使地方旅游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一、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办专业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许多旅游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等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很大局限性。表现为现有开发较好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城市周边,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很明显。而更多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利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有极大潜力可以挖掘。因此,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巨大的潜力决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必将需要数量众多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产业需求进行专业升级,加大旅游专业的发展力度,以适应旅游产业大开发,从而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面对机遇,中职学校要主动进行专业调整,从规模教育转型到精品教育,压缩计算机应用专业规模,决定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大办强,努力使旅游专业成为拳头专业、精品专业、强势专业。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行业建专业
坚持并发扬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的办学理念,以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产学研结合、校企深入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转换为实际能力,以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中职学校的导游专业、旅游文化专业与地方旅游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综合性与复合型人才。产学研结合,不仅培养了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也锤炼了教师队伍,激活教师发展活力。制定并落实兼职教师期期考核、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轮训制度,使教师能够完全胜任职业能力教育,使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强化。
三、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
旅游产业因其特殊性,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在重复与充分实践验证的前提下,才会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这就对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挑战。传统课程体系僵化、死板,不适应现代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且旅游产业链涵盖面宽,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完繁杂的内容,并对旅游产业所涉及的各方面专业知识都要有清晰的了解并掌握,笔者认为,课程体系构建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育模式从古传至今,要做彻底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传统教育模式也有其自身优势需要借鉴与延续。基于此,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借鉴优秀经验的同时,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各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不一样,所应对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新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汲取与借鉴优秀课程体系精华,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企业方的有效参与,共同构成适应性强、实用型强的新型特色课程体系,使之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四、引进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介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有诸多优势,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提高方面,更表现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极早建立,企业在此处承担了一部分写生的德育教育责任。学生在入学开始就进入企业实践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统一,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可以有效甄别出对自身有利的知识点,从而进行有目的强化。其缺点在于,实习企业的单一性与局限性约束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成长,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其次,提高学生就业率。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通常会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使学生不必有就业方面的压力与思想负担。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一方面为自身发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有效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未来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储备,使其在同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企业竞争必将是现有人才与人才储备的竞争,深度校企合作使企业可以保障人力资源储备的质与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五、立足终生发展,改革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最终目标,强化技能实践,提高就业率,使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为实际能力提高服务,并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转化率达到最高。基于此,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应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不仅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合格,更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出众。
评价方式,多维一体。一是坚持笔考、机考、操作、模拟四维一体,改变了以前笔考为上,一考定音的评价方式。二是坚持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高考、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推行成绩互通。为配合评价方式改革,我们组织人力开发了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组卷、阅卷、成绩分析、成绩发布智能化;我们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完善了专家考评、企业考核、以赛代考等技能考证形式。
评价内容,三基结合。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关键要素,使评价变得更加简明可操作。基础知识上,我们注重基本的文化素养、基本的公共素养、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在基本能力上,我们重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在基本技能上,我们坚持实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必须取得一个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取得多证和跨专业考证,为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评价标准,凸显个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我校在学习评价上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量身订制个性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一是把学生的进步值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二是坚持人人有才,把学生某个方向的特长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三是推行以赛代考、考试考证有机融合。
六、结语
学生的培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与当地经济,学校更应主动为企业提供知识或技术支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要求,紧密联系企业、产业实际,为企业搞好在岗教育培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