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综合物探方法在地面塌陷勘察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http://
南京市江宁区陈家边居民区出现地面塌陷,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塌陷区历史上曾开采过煤炭,地面曾分布有多个井口,目前已全部填平。我院对塌陷区进行了浅地震、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三种方法的综合物探勘察,以查明塌陷原因及危险区域,查明井口分布位置及性质,查明地下采煤坑道的分布范围及深度,从物探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物探依据。
根据现场条件,共布置7条高密度电法测线,6条浅层地震测线,完成探地雷达测点4050点,本次综合物探勘察工作发现了8处异常点,确定了部分异常点为井口位置,划分了地下异常区域,并对综合物探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完成了本次物探勘察任务。
2 工区地质概况及物性特征
2.1地质概况
钻孔资料揭示塌陷区覆盖层主要为耕土、杂填土等,基岩为砂岩、泥质粉砂岩。
2.2物性特征
根据以往资料,区内主要岩性的物性参数归纳于表1。
分析物性表可知:
⑴坑道顶面可构成良好的地震反射界面;在地震时间剖面图上出现绕射、相位突现、反射相位不连续、信号紊乱等现象。
⑵井中及坑道被土或水充填时,与周边基岩存在较大电磁波介电常数及电性差,这是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坑道探测的地球物理前提。
物性参数表表1
地层名称 岩性 波速 电磁波介电常数 电阻率(Ω?m)
Vs(m/s) Vp(m/s)
Q 杂填土 120-240 600-1300 4-30 30-50
砂岩 1100-2800 3800-4850 6 300-10000
泥质粉砂岩 450-1270 1100-2280 5-15 100-3000
3 工作方法与技术
3.1工作难点
塌陷区位于居民区,建筑物较多,场地条件限制了各种物探方法的测线布置,从而影响勘察效果
3.2技术思路。
根据规范要求及以往物探经验,结合本次工作目的及现场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采用浅地震横波法和高密度电法,浅部辅以探地雷达勘测手段。
3.3测线布置、工作量
本次勘察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现场条件,结合当地居民指出的原有井口位置,东西向布置了A1至A4、南北向布置了A5至A9测线,其中A1、A2、A4测线穿越当地居民指出的原有井口位置,高密度电法在测线A1、A2、A3、A4、A5、A7、A9上开展工作;浅层地震勘察在测线A1、A2、A3、A4、A5、A7上开展工作,探地雷达在测线A2、A3、A4、A6、A7、A8上开展工作。
3.4测地工作
本次所有物探测线位置,均根据1:1000地形图定点进行布置,端点坐标采用GPS进行测定,所有地震检波器、炮点位置和电法电极布设均采用测绳量距法确定。
3.5浅地震勘察
(1)仪器设备
地震仪:采用美国最新产品NZXP专业型高精度浅层地震仪。
震源:采用18磅大锤锤击铁板方式。
检波器:采用38Hz横波检波器。
(2)施工方式
本次地震勘察采用横波反射法,经现场试验、施工选用参数为:
道间距:1m排列长度:23m
迭加次数:4次 中间激发
记录长度:1024ms采样率:1ms
(3)资料处理
根据单炮记录特征及勘探目的层要求,首先对野外地震仪采集的有效炮进行常规处理,工作流程为:数据解编→动平衡→频谱分析→滤波→速度分析→抽道→动校正→剖面输出。
在上述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后期在工作站进行真振幅恢复,多道反褶积、FK滤波等特殊处理,以及动平衡、剖面滤波,归一化处理,以期达到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之目的,形成最终反射地震时间剖面图。
3.6高密度电法
(1)仪器设备
高密度电法勘察采用国产DUK―2型多功能数字电测仪。该仪器观测精度高,且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操作方便。
(2)施工方式
工作装置采用温纳装置。电极间距离1―2米,一次布极60―110根,排列长度为120―220米,每排列观测29层。供电采用270伏直流电。
(3)高密度电法资料处理
所有高密度电法勘察采集的视电阻率值(ρS)资料经输入计算机处理后,绘制成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图和反演解释断面图。
3.7地质雷达
(1)仪器设备
外业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瑞典产RAMAC型地质雷达及与其配套的低频天线。
(2)施工方法及参数设置
观测方式采用沿剖面连续测量。扫描数、天线频率、记录长度等技术参数根据现场试验取得。
天线频率:250MHz、100MHz 采集模式:连续
记录长度:180ns、320ns 样点数:512
字节数:16
4 工作成果及解释
4.1浅地震勘察成果解释
分析所获得的横波反射资料,时间剖面(插图1、2)波组发育特征反映的地下地质情况自上而下解释如下:
(1)时间剖面显示浅部20-70ms 发育有一反射波组,该波组反射能量较强、平缓完整,相位较稳定,连续性好,反映的是测区基岩面起伏形态,基岩埋深2-7m。
插图1A2测线地震时间剖面
插图2A3测线地震时间剖面
(2)时间剖面显示150ms以浅基岩内波组不发育,未见异常相位出现,特别是绕射相位出现,反映地震测线上25m以浅应无坑道存在。
(3)时间剖面显示200ms附近相位较发育,存在多组反射相位,反映基岩内该段物性变化较大,其深度应大于35m,特别是A3测线61-152m(时间剖面图61-243CDP段)处,反射相位起伏变化多、连续性差,局部有绕射相位出现,反射波波组特征与两侧相比显得比较紊乱(插图2),一般而言,基岩内物性的变化、采过煤的坑道、蜂窝状煤层都能产生此类相位特征,而该段为已知井口及塌陷点较集中区,因此该异常段应为本次灾害地质调查重点关注区域。
4.2高密度电法成果解释
高密度电法发现低阻异常点8个,分别为Y1、Y2、Y3、Y4、Y5、Y6、Y7、Y8,各异常点所在测线及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A1测线
A1测线位于勘察区域的北面山坡上,高密度测线长118m,方向近东西(插图3)。
该测线的中心经过老乡指认的旧矿井正上方,在测线62m(高密度视电阻率断面图58m)正下方,视电阻率曲线呈现直立条带状的低阻特征,反演解释断面图上有一明显的直筒状低阻异常,编号Y1,该异常推断为旧矿井的反映。
插图3A1测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反演解释断面图
(2)A2测线
A2测线位于勘察区域的中部,高密度测线长178m,方向近东西(插图4)。
该测线经过老乡指认的旧矿井旁,在测线67m(高密度视电阻率断面图64m)的下方,视电阻率曲线出现低阻异常,反演解释断面图上有一明显的直筒状低阻异常,编号Y2,该异常推断为旁侧旧矿井的反映。
插图7A2测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反演解释断面图
插图6A1测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反演解释断面图
插图4A2测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反演解释断面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