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论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沙漠成因及其治理
摘要http://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由茫茫林海蜕变为浩瀚沙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危害着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本文通过对该区沙漠地貌特征、风沙来源、形成原因及沙丘运移规律的分析研究,初步查明了翁牛特旗沙漠形成的原因,并结合该区地表水分布状况,地下水富集部位,提出了治理沙漠的措施。
关键词
沙漠成因沙漠治理引水灌沙植树造林草场灌溉
Abstract: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ies a change to the vast desert,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erious harm to the local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ser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source of sand dunes, the caus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igration rule, the initi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li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desert, and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enrichment site,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desert.
Key Words: desert causes,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sand filling water diversion, afforestation, pasture irrigation
正文
一、前言
昔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平原有着“平地松林八百里,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称,而今变成“浩瀚沙海不毛地,风吹黄沙满天飞”的景象。该沙漠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西端,行政区划大部分属翁牛特旗管辖。
由于气候干燥,季风盛行,春冬季节,黄砂滚滚,毁坏草场,侵吞良田,埋没水井,严重危害着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因此,绿化沙漠是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建设任务。在长期治沙斗争中,沙区人民提出“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封沙育草、引水拦沙,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植被相结合”等治沙方法和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沙漠地貌
区内南北两侧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广阔低平的河间平原,平原之上多被风积沙丘所覆盖。其中风积沙丘西始巴林桥,东抵大兴并继续延伸到吉林境内,北起西拉沐沦河北岸查干敖尔,南止白音汗-双井一线,构成东西长150km,南北宽45km,面积约5500km2的带状沙地。依据沙丘形态特征,固定程度、植被疏密,大致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以半固定沙丘为主。
三、水文地质概述
1、地下水的富集条件与分布规律
区内地下水主要受构造、地貌、岩性、气候诸多因素控制和影响。
东西向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山川水系。南北两侧基岩隆起,组成构造剥蚀低山。中部为松辽第二沉降带的西南延伸部分,构成广阔的河间平原。区内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少郎河、查干木伦河及孟克河严格按照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分布,河流将大量的松散物质带到平原或沿河沉积下来,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系粉细砂、中细砂、砂砾石,形成富水性强的含水体。根据收集资料,南北两侧低山丘陵区主要为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水。由于裂隙不发育,富水较差,泉水流量一般0.1L/s左右;中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岩组为全新统冲积粉细砂、砂砾石层和上更新统冲湖积粉细砂、中细砂、砂砾石层。含水岩组厚而稳定,一般厚度为30-80m,最厚可达80-140m。在乌丹和白音他拉两地段富水最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其他绝大部分地区富水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 m3/d。一般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和重碳酸钙钠型水。
2、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依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难以截然分开。但从整体看,本区主要为补给径流区,河流则为排泄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垂向补给和区外河谷侧向补给。迳流条件较好,水力坡度为1-3‰。主要以潜流形式从广阔的河间平原向东流出境外。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是区内地下水排泄的主要通道。同时区内大小不等的内陆湖泊,由于无外泄河流,再加湖面开阔,湖水较浅,有利于湖面垂直蒸发排泄。
3、地下水资源概况
区内含水岩组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山咀至乌丹,乌兰吐格至白音他拉富水最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 m3/d,是区内优先开发利用的地段。其它地区富水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 m3/d,宜于开发利用。依据翁牛特旗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区内天然补给量为191.53万m3/d,由此可见开采储量是有充分保证的。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主要有横贯全区的西拉沐沦河和纵穿本区东南的老哈河及西北的查干木伦河、西南的少郎河、东南的孟克河。诸河均为常年性河流,西拉沐沦河,年平均流量可达23-26m3/s,洪峰流量600-1600 m3/s。老哈河平均流量达16 m3/s左右,洪峰流量100-250 m3/s。同时各河在雨季都有庞大的泄洪量,因此河水年径流量可观,要长远规划,合理布局,沿河建造引水工程,以便逐步治理沙漠。
综上,区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应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应优先利用地表水,相继开发地下水。
四、沙漠的成因分析
本区沙漠是在干旱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区内丰富的沙类物质就地起沙,长期演变发展而成。
1、沙类物质是沙漠形成的基础
被沙丘覆盖的河间平原位于松辽第二沉降的西端,在上更新世的初期,全区发生下沉,规模广泛,延续时间长,沉积厚度大,为河湖相沉积。表层岩性是粉土,厚0.5-2.0m;下部岩性以粉细砂、中细砂为主,分选好,颗粒均匀,一般厚度60-100m,巨厚的粉细砂,中细砂地层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在本区的玉田皋、三成美、白音湖交、河东等地均可看到原冲湖积表土被风蚀而残留下来的风蚀残台或风蚀残柱。由于下部粉细砂、中细砂直接裸露地表,遇到大风,就地起沙,形成沙丘。
2、气候因素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
干旱少雨是沙摸形成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本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00mm。冬季由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控制下,造成异常干燥寒冷,而夏季又比较炎热,虽受到东南沿海湿润气候影响,降水量增多,但由于冷热剧变,日照强烈.所以气候仍然干燥。
春冬两季主要为西风或西北风,风速可达5m/s,风力可达5-6级,可见风的活动十分活跃,同时该区地形为起风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为地势上南北是山,中间是川,平川为风开辟了通道.使平原中松散的砂类物质,在西风或西北风的作用下,发生强烈风蚀,砂土被风吹扬搬运,当风遇到障碍或减弱时无法携带砂粒继续前进,即落地堆积,造成现代起伏不平的沙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