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武陵山区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工作探讨
摘 要: 文章设计重庆武陵山区羊肚菌仿生栽培研究流程,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羊肚菌资源的调查,结合重庆地区的地域特点,对羊肚菌仿生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的细节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http://
关键词: 武陵山区; 羊肚菌; 仿生栽培; 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11-0024-02
羊肚菌(Morchella spp.),俗称羊肚菜、羊肚蘑、羊雀菌,是一类大型的食用兼药用真菌。重庆武陵山区是羊肚菌的实生区域,尤其在重庆彭水大量分布。但由于分布区域不集中、自然资源保护不当、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户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产量不稳定,不能行成一定规模,影响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重庆市林科院在成功分离出羊肚菌菌种后,将进一步对羊肚菌仿生栽培及其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设计羊肚菌仿生栽培流程如下:
1 资源调查
调查羊肚菌资源发生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状况等。在羊肚菌子实体发生期(2-4月份)内,对重庆武陵山区相关区县及贵州等邻近区域羊肚菌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其分布地区、分布区的林分类型、产量等信息。同时收集羊肚菌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形态特征、实生环境(土壤、郁闭度、林分、温度、湿度、光照等)。
2 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需建设在羊肚菌发生较多,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选择在彭水县太原乡花园村。根据地型及林地类型划定在羊肚菌实生区域0.5~1公顷,设立围栏、标志牌、警示标志等,并派专人管理,加以保护。同时在基地内采取人工促繁措施,促进羊肚菌菌丝生长、增加羊肚菌菌丝体数量、促进菌核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等。
3 菌种分离、纯化
在示范基地内采集健壮、无虫害的羊肚菌子实体,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获取菌丝,并且将菌丝进行扩大培养,得到纯化的菌种。
组织分离:将选好的羊肚菌子实体去掉菌柄基部和表面杂物,用75%酒精作表面消毒处理。取子实体芝麻粒大小的内腔组织接种到培养基进行培养。
孢子分离:选取个体健壮、八九分熟的羊肚菌子实体,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灭过菌的滤纸吸干。在超净工作台内,将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在培养皿上面;上端用棉花塞住静置5-10小时。
菌丝培养的过程中,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设计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1)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羊肚菌实生地土20g、琼脂20g、水 1000ml。
(2)喜树和桤木(50g)浸泡液,蔗糖15g,硝酸钾1.5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琼脂18g、水1000ml。
(3)黄豆芽250g、玉米粉30g、黄豆粉20g、葡萄糖20g、KH2PO4 1.0g、MgSO4?7H2O 1.0g、琼脂18g、水1000ml。
(4)马铃薯200g、麦芽糖20g、硝酸铵1.5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琼脂18g、水1000ml。
培养基高压灭菌冷却到60℃以下,加入1ml氨苄青霉素,倒平板备用。
4 菌种鉴定、保藏、制种
菌丝纯化后,用ITS进行分类地位的鉴定。确认羊肚菌的种类后,用继代保藏法、超低温冰箱冷冻保藏法等方法进行保藏试验的研究。
菌种经过分类地位的鉴定后,筛选培养料配方,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备用。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可以通用,设计的培养料配方如下:
(5)杂木屑(喜树和桤木)75%,米糠(麸皮)20%,羊肚菌实生地样土3%,蔗糖1%,石灰1%。
(6)杂木屑(喜树和桤木)78%,麸皮(米糠)20%,碳酸钙1%,蔗糖1%。
(7)杂木屑(喜树和桤木)75%,米糠(麸皮)15%、草木灰7%、蔗糖1%、水泥1%、石灰1%。
按照培养料的配方,将木屑、米糠、土样等搅拌均匀,再将溶化好的蔗糖、石灰及清水倒入混合料中,搅拌均匀,培养料的培养料的含水量以55%~58%为宜。培养料配制好后,即可进行装瓶(袋),装瓶(袋)时,要求松紧均匀适度。装袋完成后,在121℃下进行灭菌2小时,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内接种。接种完毕,菌袋放在室温条件下培养。羊肚菌原种制作用组织瓶,栽培种制作选择耐热聚丙烯专用塑料袋。
5 仿生栽培及管护
5.1 基地内厢式栽培
选用厢式栽培进行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栽培试验基地选在彭水县太原乡花园村示范基地内。
选择合适的地块,应具备环境清洁,水源方便,地势低等条件,同时要求栽培地的通透性和保湿型较好。菌材选择为羊肚菌发生较多林地内的树木,为喜树和桤木。辅料为杂木屑、草木灰等。
将菌材按1.5m×1.0m×0.5m规格建堆,每堆用木材8根,共三层,底层放木材3根,中间层放木材2根,顶层放木材3根。羊肚菌播种方式一般为散播,将菌种移入整理好的栽培场所中,先撒上腐殖土、草木灰和水泥,再播上菌种,然后用菌材将菌种块轻轻盖住,最后覆土,以此类推,直至顶层。
5.2 基地内林下栽培
准备种植的退耕还林地沿地块等高线开成条状平地,条带中心间距1.5m,按株距200cm,挖40cm×40cm×40cm的种植塘;将喜树(桤木)幼苗直立于塘中央,一手扶苗,一手回填土,至塘深1/2或2/3时,在距苗5cm的周围加人少量草木灰和水泥,再埋入羊肚菌栽培种,每塘250g左右,后填土至塘平。
5.3 管护
播种1个月内用菌液进行根部补浇2次和除草1次,保持土壤湿度和防止杂草滋生。之后分别在次年l~6月份进行地块或林地遮荫(盖遮荫率为85%~90%的遮阳网)和喷水,以保持地块或林地土壤和空气湿度(一般以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为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为宜),促进羊肚菌子实体发生。
6 讨论
6.1 借鉴经验
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栽培尖顶羊肚菌经验,学习其栽培模式和技术,结合重庆本身地域特征、粗柄羊肚菌品种不同、发生条件差异等特殊性进行羊肚菌栽培仿生试验研究。
6.2 研究工作的困难
彭水太原乡羊肚菌试验基地距重庆市林科院实验室较远,羊肚菌子实体被污染的几率较大。组织分离法分离出得羊肚菌菌丝污染较大,需要多次纯化。
菌丝分离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在短时间内只能得出相对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并不一定能选出最优培养基。
6.3 预期成效
通过武陵山区资源调查,可收集羊肚菌资源相关资料;在彭水县太原乡建立羊肚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加强对当地实生环境、羊肚菌种资资源的保护;收集羊肚菌种质资源,制作羊肚菌一、二、三级菌种,并且保藏菌种;通过一系列仿生栽培研究总结出武陵山粗柄羊肚菌栽培模式和技术。
参考文献:
王波.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徐中志.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陈芝兰,张涪平.黑脉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2004(6):6-7.
王泽清,徐中志.粗腿羊肚菌菌丝栽培条件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49-152.
刘兴蓉,谭芳河,陈芳草.羊肚菌菌种简易保藏方法试验.四川林业科技,2004,24(4):35-37.
吕和平,吴红宇,等.食用菌菌株的长期保藏方法.中国食用菌,2007,26(2):29-30.
赵琪,徐中志,程远辉,等.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690-16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