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8200 发表于 2018-7-16 20:01:18

2018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讨论,探索空间,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平台。
http://
   关键词: 引导; 求异; 争辩;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10-0127-01
  
  阅读教学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里储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讨论,探索空间,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平台。
  一、放飞思维,多向引导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多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
  (一)横向探求,纵向思维
  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说的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就可以这句话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进行质疑:“这句话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思考?”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语言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从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从表达手法来看,“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谁会“碰壁”?为什么要这么说?从说话对象来看。面对一个孩子纯真的发问,鲁迅先生能将反动派对他的迫害,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让他意会呢?从时代背景来看,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如此发问,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有了一种多侧面、多方位的思维出发点,能激发他们在理解语言上表达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
  (二)引导求异,促进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做到“逆向求异”“正中求反”,即对现成结论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文中作者赞美老桥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以物喻人的写作匠心独运所在之后,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有什么不好?”这样反思能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这种逆向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寻找联系,变通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寻找联系。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这课的感受。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的结论上。这样,势必大同小异。可引导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辐射思维,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如鲁迅的童年,接近联想他和闰土在一起玩耍时的情景。如此,学生运用寻找联系的方法,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
  (四)循序渐进,追根索源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抓文章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全文是以“火柴”为主线的,我就让学生以“火柴”为线索题展开研读。学生兴致很高,他们马上找到了文章的结构。然后,学生再在各个环节中进行研读。如:小女孩怎样卖火柴?为什么要划火柴?划火柴时看到了什么等等问题。2.根据课后问题来展开研读专题。课后问题是专家设计的,非常有准对性,故对课后问题展开研读也是有价值的。3.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确定专题,内容做到多方面,如:词语、句子、段落,还可以是文章的写法,主要思路等等。我觉得最值得探究的是,学生的自己提出来的,再经过教师的挑选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更关注,更有热情,更希望尽快解决。我在教学中,总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边读边想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寻疑而读。学生对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作为专题让全班同学研读,会感到无比自豪,学生会探讨得很投入,很主动。
  二、营造课堂争辩,激活创新意识
  学生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讲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有几位同学提出:曹操是个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认为“利大于弊”。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赛展开了。反方理由有二:①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江;②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唇枪舌剑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节课的唇枪舌剑,不仅使全班同学得到一次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创新的见解。
  三、开启想象翅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要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教材的想象因素主要指填补文章的空白处、读后写、改写课文、将课文概括部分写具体等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质疑: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两人的对话课文没有写出来,大家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于是,一位同学通过自己想象的情景,生动地把两人可能说的什么话都说了出来。这位同学的发言刚一结束,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
  四、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教学《穷人》时,问学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问学生看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怎样创作的?曲子是怎样的?这样就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在教学课文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
  总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阅读教学,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积极引导、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能力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逐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版教学用书.
   新课改课程标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