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研究与思考
摘 要:为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与边疆军民的“零距离”,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启动建设“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本文阐述了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及功能,通过分析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大服务推广力度、整合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http://
关键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广西;边疆地区
1 引言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信网等新型传播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近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一批先进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通过共享工程优质项目走进基层。“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项目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点项目,项目以边疆地区人口、地理、边防、对外交流等功能特点为布局依据,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选择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服务点开展建设 。2009年开始,广西全力推出“因地制宜、舍大取小”的建设策略,统筹文化、发改、财政、体育、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党员远程教育等部门在农村的项目和资金,按照建设“一栋综合楼、一个戏台、一个篮球场、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的标准,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将其列入全区各级政府“十二五”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对各市、县人民政府的绩效考评指标。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079个,覆盖近50%的行政村,其中,边境地区共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11个,为成功打造具有广西边疆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建设情况
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以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载体,向边疆军民提供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服务,改善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力争打通公共文化服务连接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广西开始筹备“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项目建设。2015年11月,自治?^文化厅在防城港东兴市原大清国一号界碑处的地标广场隆重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截止2016年底,已在沿边、沿海地区建设123个乡镇服务点、1394个数字文化驿站。
3 总体设计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平台基于C/S架构,以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为基础,利用专用数据接口收集国家发展中心共享数字资源、各省特色自建数字资源以及各级服务点采集资源,通过多终端适配设备向指定区域体验用户呈现数字内容资源。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平台共建共享参考配置拓扑图。
4 平台架构及实现
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软件平台设计架构遵循总体设计思想,具体由以下几层组成:
(1)基础层:传输内容资源的媒介,可分为网络互联介质和物联感知介质;
(2)数据层:收集和保存内容资源的场所,具有信息采集接口、数据交换接口、数据集成开发等多种功能,并建有数字资源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
(3)平台支撑层:即为平台后台管理系统。通过登录该系统可实现资源上传、资源内容管理、服务点统计数据分析、用户分级管理;
(4)信息展现层:面向用户的多终端“展示区”。平台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用户可在PC端、专用移动展示屏、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上随时随地通过访问平台网站、平台app、平台微信号等方式访问资源、分享资源;
(5)用户层:平台的使用群体主要包括可以到服务点现场体验线下资源的军民群众、安装平台app软件和关注平台微信号通过网络体验线上活动的用户、能够上传资源和分享服务的服务点工作人员。
平台认证的用户可以共享访问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平台,通过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完美对接,实现共享数字资源、广西特色自建数字资源以及广西各级服务点采集资源的平台统一管理和调度。“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软件平台架构图及平台管理系统登陆界面图,分别见图1和图2。
5 建设特色分析
5.1 植入特色数字视频资源
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平台为边疆群众和边防军人开通了广西专栏,囊括众多广西特色资源,内容包括农业科技视频资源50部、广西戏剧视频资源42部、幼儿教育视频资源136部以及八桂讲坛视频资源8部,共计236部高质量数字视频资源。
5.2 启用互联网+环境下自媒体模式
自媒体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体,它为当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平台。广西通过平台采集地方节庆文化、民情风俗等特色活动节目并向边疆地区军民进行直播,营造独特文化价值的网络景观,有效地促进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在社会群体之间的传播、普及、交流与互动,同时扩大“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在广西的影响力,打造文化品牌和边疆区域文化交流社区。
5.3 “双拥共建”打造社会化合作新模式
201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与人民武警报社联合推动的“真心系武警共享文化情”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武警官兵合作共建活动正式启动,拉开了“双拥”共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序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与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在开展“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建设和深入开展惠民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目前,已将边防部队具备建设条件的194个基层单位、口岸执勤现场及村屯警务室纳入项目建设范围,已建成乡镇服务点37个、数字文化驿站157个。 6 思考与对策建议
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开展和成效取决与公共文化设备的品质和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需求、公共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公共文化资源的品种、深度和广度要求以及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等诸多因素。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正值“互联网+”提出之际,通过搭乘“互联网+”这趟顺风车,尝试探索一条切合时代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出路。
6.1 紧跟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载体,应借力互联网创新技术,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公民提供个性、专业、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依旧秉承了文化共享工程的职责和任务,致力于缩短边疆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向服务点配备了公共文化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这些设备尽管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广大民众展示优质视频资源,但服务方式比较单一,这对品尝过互联网“饕殄盛宴”的广大民众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使得很多服务点配备的公共文化设备利用率不是很高。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能,为服务点配备先进的互联网衍生新设备,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开发更为便捷的APP软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网化程度,创新宣传方式,将是吸引更多民众体验公共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品牌的必然趋势。
6.2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多样化和个性化“资源圈”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全民阅读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政府、媒体和知识界推动的力度加大,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尽管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仍然不平衡,但继续加大投入仍然很有必要,从总体上看,推动全民阅读的战略重心,需要从改善阅读的硬件条件,转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做出更大贡献。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地域文化需求不同,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多元特征比较突出。目前,平台向广西边疆地区投放了海量文化共享工程优秀文化资源产品以及广西地方特色资源产品,但多样化程度有待改善,缺少优质音频资源和电子书资源,无法完全满足各层次群体的需求,降低了平台的吸引力。另外,平台资源个性化程度不高,投放不?蚓?准。
6.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梯队
从广西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至今可以看到,基层服务点辐射区域群众的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化水平不均等化明显,基层服务点文化专干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省(区)级分中心应对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联合市县级分中心组织基层服务点及数字文化驿站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能够尽快熟悉“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配送设备以及多终端系统软件的使用,熟悉平台相关互联网知识,学习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够指导用户获取资源,掌握利用配备设备做好当地推广和宣传工作等多方面知识,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一批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基层文化建设队伍,保障服务行动落实到实处。另外,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 ,由于基层文化服务力量普遍薄弱,积极引入文化志愿者,吸引和鼓励文化志愿者长期参与服务,可以有效填补边疆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人才梯队的短板,为边疆地区军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7 结论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是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不仅保障了边疆地区军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也限制了周边国家对边疆地区文化的侵蚀,增强了边疆地区军民的文化意识,对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广西位于“一带一路”衔接点,其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依托广西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平台,深入挖掘平台潜力,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将中国文化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传播,深入开展人文交流和品牌宣传,从而更好地培育我国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国家数字文化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2012-12-12.
范雪.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发展研究.现代情报,2016(5):128-132.
中国文化报.“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稳步推进.2013-09-06(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