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1130 发表于 2018-7-16 16:19:25

2018课改应从教师队伍先行

  走出师范大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装的都是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我们的职业只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最普通的一行,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此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与其它的热门职业相比,中国目前社会最低层的几个职业中,唯有教师是无法凭真本事吃饭的行业!当医生,能不能把病治好,就是标准;当工人,能不能把产品做好,就是标准,而教师呢?评定教师工作的好坏应该是教学,但怎样的教学才算好呢?高分?现在讲素质教育!学生品德好?考试考不好,那校长在会议上报名次,你的脸往哪儿放?教师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无所适从!
http://
  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教学生,除此之外,都是不误正业,可现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却偏偏不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一周一篇“教学心得”,一月一篇“教学论文”,一学期一次总结,今天检查摘抄,明天检查笔记,用一次电教设备,要记录一次,到时上级来督导检查,只看你的记录,至于用不用,无所谓!有教师戏言,老师上一次厕所,也要撕下便纸的一角,写上年月日,存档,以备检查!不要小看这些检查啊!应付检查,往往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你课可以不上,但这些应付检查的材料“一个不能少”,这些都是跟教师业务考核挂钩的!少了要扣分,也就是扣钱!教师谁敢怠慢?因此,我看到许多教师不得不停下正常的课务,埋头苦苦“准备”这些材料,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教师是无法凭真本事吃饭的行业,并不是说教师没有真本事,事实上许多教师(尤其是早年的师范毕业生)都具有过硬的个人素质,问题是现在学校考核教师的标准活动性太大,领导根据个人偏好来评判教师的现象十分普遍, “教而优则仕”,在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朝中无人,休想做官!再想想,官都被“朝中有人”的人做去了,那些只凭自己本事的人到哪儿去做官呢?除非你也去钻营,否则,前途与钱途,一切免谈!如果大家都去钻营,这书谁来教?正事谁来做?谁来用心替学生考虑? ,学校只顾让教师“埋头拉车”,却很少让教师“抬头看路”,学校还有什么发展后劲?我很欣赏这么一句话: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会发展好,学校才会发展好!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不就成了一句空头口号吗?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没有教师的发展,我们怎样去发展学生、发展学校?难道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只剩下了“应试教育”这一根独木桥吗?
  教育,是心灵的工作,只有让教师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才能走进学生心灵,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探索知识的无限疆域。 不公平的人事体制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过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造成教师心态不健康,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教师在惶恐中、在焦虑中、在无助中艰难地生活,他们的身心疲惫,怎么能有健康的身心呢? 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甚至造成部分教师心术不端正(像想着法子搞家教捞钱)。问题体制造成了问题教育,问题教师怎么教出健康的学生?现在的校园,还能看到循循善诱吗?还能看到师生之间会心的微笑吗?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粗暴和冷酷!
  救救教师,救救教育!救救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自己。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充盈的,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该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除此之外,还要善教,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用最能使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地分配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勤耕,是老师的工作态度,往高处说是职业道德。教师应当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在三尺讲台上尽力地耕耘。教师学习有点像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
  虚心,真正的德与才不是教师个人孤立地脱离社会闭门自修得来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中锻炼而来的。“见贤思齐”,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教师提高德才修养的一个好方法。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德才的崭新特点。同时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
  爱生,即热爱自己的学生。对教师来说,这是师德的根本内涵。
  乐奉,即是奉献。用它作为尺度,能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奉献精神。
  作为教师而言,就是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以高尚的品德、博学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去感染、教育、引导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这句话,时常勉励着我,使我认识到:充满爱的教育是通过师生心灵的沟通来实现的。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无声的师爱教育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作为校长,我们不能把教师培养成为一个个“教书匠”。学校的发展,不是依赖学校的牌子,那块牌子也是先人奋斗留下来的,是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支撑。一些重点学校,教学资源那么充足,在各种活动课中,教师的课却很难以出彩。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比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多,应该是见多识广,但可能由于缺少学习的环境,学校缺乏引领,所以很多教师学无所得。追根溯源,还是教师缺少学习,课堂教学缺乏理念的支撑。大家都知道的山东青岛语文教师王泽钊教改成果还是被他工作的环境所排斥,差点沦为无业之人。他所做的、所达到的,就是我们课改所想要做的、想要达到的。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有这种改革精神和改革意识的人进行鼓励,也没有把这一成功的教改经验进行推广或交流,而是使他屡屡撞到了教改“南墙”上,其结果是他教书18年,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被迫换了四所公办学校,最后因在考核中得票太低而下岗,虽被领导“保护”而降格使用,他还是有骨气地辞去了公职。报道称这是“毁誉参半的教改实验”。
  面对课改新形势,如何为人师呢?那就得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给自己彻底来一次“换脑”。观念的更新,必将导致行为的创新!教师队伍的革新,必须行进在课改的前列。我们的领导千万不能有短视行为,从而贻误教育发展,贻误教师的发展,贻误一代人的发展。作为校长,我们要有一种战略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校长,要为教师的学习创设氛围,要成为教师发展的“引路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课改应从教师队伍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