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0884 发表于 2018-7-16 16:08:54

2018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介绍江西省德昌高速公路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过程
http://
  [关键词]:挖孔灌注桩超声检测压力灌浆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德昌高速公路B2合同段界田高架桥(中心桩号K50+400)。孔径20-30米,设计交角90°,桥梁全长608米。上部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后张法预应力砼T梁,下部为柱式墩,肋板式桥台,挖孔桩基础。
   桥位处河沟弯曲,河床纵坡平缓,四季流水,河底为砂砾,土质河岸不稳定。桥位处设计流量Q1%=200.8m3/s,设计流速3.28m/s,设计水位Hs=46.94m。桥址位于两低丘间冲沟内,地面较平坦,为冲沟冲洪积地貌,地表以稻田为主,低丘植被较发育。根据野外踏勘及钻孔资料分析,地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蓟县系计林组。耕植土:褐灰色,湿,松散,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可塑,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许铁锰质及砾石,刀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局部含少许砾石;全风化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岩体风化强烈,结构大部分已破坏,但尚可辨认,岩心多呈土状、碎屑状及少量碎状;强风化板岩:灰黄色,岩体风化较强烈,结构、构造不清,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渲染,岩心多呈块状、碎块状,岩质软;中风化板岩:灰色、深灰色,变晶结构,板状构造,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偶见铁锰质渲染,岩心多成短柱状、柱状,局部少量碎块状,岩质较硬;微风化板岩:灰色、深灰色,变晶结构,板状构造,岩心较完整,多成短柱状、柱状,岩质硬。
  2人工挖孔桩质量事故
   本工程施工完毕后,对全部92根桩均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发现部分桩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有4根声波透射检测后初步被判为Ⅲ类桩,根据项目建设办下发《德昌高速公路项目桩基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于检测后初步认定为Ⅲ类及以上的桩基,须取芯进一步验证。随后进行钻孔取芯检验,取芯位置由桩基单位确定,为保证检测数据的相对公正并确保取芯质量,钻芯取样检测与桩检为不同单位。4根Ⅲ类桩全部取芯,
  
  
   取芯结果表明,声波透射检测Ⅲ类桩除个别缺陷为二次浇筑的的界面外,其余大部份缺陷均分布在9.4~9.9m这两段部位,出现缺陷类型为砼松散破碎,胶结质量差,与声波透射检测结果较为吻合,显示本工程有一定比例的桩存在桩身质量缺陷。
  3事故原因分析
   该场地桩基出现一定比例的缺陷桩,究竟是设计失误还是施工因素所造成的,为了查明质量事故的原因,我们查阅了场地地质勘测资料,发现地质条件情况简单,地下水不太丰富,且基岩埋深较浅,采用人工挖孔桩是较佳的基础施工方案,问题应出在施工某个环节上。
   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和现场施工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排除“地质条件、地下水、成孔难易程度”的影响,然后我们在考察“浇灌工艺、砼配合比、坍落度、振捣”等影响因素。尤其注意浇灌工艺这一环节。因为取芯检测时发现砼芯样夹有泥块、树根。经现场调查得知,该工地浇灌桩身砼时未采用导管,未按照水下砼浇筑桩基。这样浇灌过程中延长了施工时间。加上管理不善,桩身砼浇灌时不连续,井壁渗水未采取任何措施,未使用串筒传送砼,浇灌时下落的砼离析和分层,加上振捣不密实,造成桩身砼松散、蜂窝、空洞等质量缺陷。
  4事故处理措施
   由于桩身桩身缺陷部位较浅,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我们认为缺陷为浇灌砼时措施不当造成桩身砼不密实,缺陷性质为局部桩身段松散、蜂窝等类型。经研究决定对3根Ⅲ类桩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加固补强,具体步骤如下:
   ⑴钻孔:每桩钻1个灌浆孔和1个返浆孔,应充分利用取芯检测时留下的钻孔;
   ⑵清水高压洗孔:从灌浆孔压入高压清水,直至从另一个孔返回清水为止,反复多次;
   ⑶高压灌浆:压入浆液由稀到浓,按水灰比0.8→0.6→0.5先后压入浆液,并进行灌浆计量记录,主要记录每分钟吸浆量及总灌入量,灌浆压力初始时不小于0.5MPa,结束时为0.7~1.0 MPa。
   ⑷稳压封孔结束灌浆:当最后返回浆液水灰比不低于0.5,灌浆压力不低于0.7 MPa,且吸浆量不小于0.4L/min时,维持灌浆压力不变,持续稳压45min,封孔即结束灌浆工作。
  5灌浆效果检验
   为检验灌浆加固补强效果,在加固补强完成后于2009年12月底对2根桩进行完整性检测,结果显示高压灌浆补强后桩身质量有很大改善,未再出现Ⅲ类桩,为局部轻微缺陷或基本完整的Ⅱ类桩。同时为稳妥起见,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和结构物竣工验收后加强沉降观测。
  6结束语
   ⑴对砼灌注桩要做好桩身质量检验,声波透射法检测法和钻孔取芯法配合进行,能起到经济准确的效果。
   ⑵对灌注桩施工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桥梁工程更不应该马虎。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桩身砼的密实性是保证砼达到设计强度的必要条件,在地下极少水情况下可采用串筒下料及分层振捣浇筑的方法,其中浇筑速度较为关键,特别是在有地下压力水的情况时,要求集中足够的砼短时间浇入,以便领先砼自身重量压住水流的渗入。针对本工程特点,要严格按照三方协商认可的施工控制办法,即采用水下砼浇灌,能够保证灌注桩设计质量要求。
   ⑶发现桩基质量事故时,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排除隐患,补强后应检验加固效果,尤其要注重结构物的沉降观测。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刘吉士,张俊义,陆亚军. 桥梁施工百问.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9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挖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