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4697 发表于 2018-7-16 15:47:00

2018眼睑毛母质瘤一例

  【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365-01患者。男,52岁。因右上眼睑结节2个月于2010年10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眼睑出现米粒大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结节渐增大,至就诊时增至豌豆大并高出皮面。患者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上眼睑见一直径约1cm的淡红色结节,触之较硬,基底可以移动,无触痛(图1)。在局麻下, 对结节行手术完整切除, 术后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瘤体境界清楚, 镜下瘤细胞分为两型: 一型为嗜碱性细胞, 类似毛母质细胞, 核多呈圆形, 深嗜碱性, 胞质甚少; 另一型为影细胞, 核已消失, 整个细胞均呈嗜伊红性;两型细胞之间可见过渡形态的细胞(图2) 。诊断: 毛母质瘤。
http://
  讨论:毛母质瘤又名钙化上皮瘤、毛囊漏斗毛母质瘤、毛囊漏斗毛母质囊肿,系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通常单发,遗传患者可表现为多发。好发于面部、头皮和颈部,其次为上肢和躯干,较少见于下肢,皮损多为单发性坚实的皮内或皮下结节。皮损极少破溃,个别向表皮穿通而排出内容物,称为穿通性毛母质瘤。直径超过12 cm者称为巨大型毛母质瘤。何弘等回顾性分析了146 例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认为肿瘤表现多样而无特征性, 大多数患者手术前诊断为包块待查(56%)和皮脂腺囊肿(30%) 。本病临床上需要与表皮囊肿、钙化性粉瘤区别。确诊需作病理检查,本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团块位于皮下或真皮深部, 肿瘤主要由嗜碱性细胞、影子细胞及过渡细胞组成,其中影子细胞是毛母质瘤最主要的特点。嗜碱性细胞数量与肿瘤发生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一般肿瘤发生时间较短, 嗜碱性细胞数量多, 随肿瘤生长时间延长, 其数量逐渐减少, 甚至完全消失, 被影子细胞所代替, 过渡细胞是其中间产物。本病常伴有钙化现象,影细胞的钙化可能是骨化的诱因;骨化可能是由纤维母细胞化生演变为成骨细胞所致。尽管影细胞是毛母质瘤的特征性改变,但它也见于其他毛囊性肿瘤如漏斗部囊肿、毛发上皮瘤及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外科切除可治愈本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切除,但须完全摘除包膜,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 预后良好。参考文献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4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41- 1542
  何弘,高天文,李青,等. 146例毛母质瘤临床回顾.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 31(2): 79-80
  Pirouzmanesh A, Reinisch JF, Gonzalez- Gomez I, et al. Pilomatrixoma:a review of 346 cases . Plast Reconstr Surg, 2003,112(7):1784-17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眼睑毛母质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