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250 发表于 2018-7-16 14:49:45

2018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2/view-387791.htm
  
  中美建交26年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现在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04年按美方统计中国出口达1967亿美元,按中方统计出口达1249.5亿美元。按中方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696.3亿,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3%。总的来说中美贸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中美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率远高于世界进出口贸易增长和美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从1993-2004年平均来看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其分别为18.1%:8.7%:6.8%。不论是美国的统计还是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增长几乎和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同步。从平均来看1993-2004年分别为16.8%,18.3%,18.1%。中国GDP增长是美国3倍,但中美贸易增长只是其2倍多,中美贸易还有增长潜力。
  
  中美经贸发展不受政治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从中美进出口变动波动来看,中美贸易增长趋势与我国总的进出口贸易变动趋势是强相关的,但与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变动趋势弱相关。从中美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比重来看,其相当稳定。从1993-2004年平均来看,中美贸易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重平均为15.3%,偏差很小。因而我们可以说,中美经贸发展不受两国政治及经济周期的影响,中美贸易主要受世界进出口贸易总的形势的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互补性强
  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轻工产品、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自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2005年1-3月份合计占比51.6%。其他还有大豆、棉花等。双方贸易结构反映双方的经济互补和互利关系。另外,中国在美国经济衰退、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口下降的情况下,保持对美国商品出口的增长,充分表明两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很强。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扩大趋势
  从数据看,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4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为1619.8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的1241亿美元明显上升。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124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4894亿美元的25%左右。2005年估计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可能达到1900亿美元。中方的统计与美国有差异,大约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0%左右,近年来这一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中国积累比较高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的储蓄率高,而美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储蓄率偏低,以及因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的减税计划、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高涨的国内投资缺口造成。
  
  收入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两国消费需求的不对称性。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考虑到中美之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中国在生产这些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这就导致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他们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却非常低。因而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因素。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
  中美两国经济互补,美国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知识密集设备与产品,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产品。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由此导致两国贸易不平衡。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趋于严厉,美公司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获准率下降,对前政府的承诺出尔反尔,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进一步向海外延伸。这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国际分工格局重组
  中国劳动力素质好,工资低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纷纷将工厂迁移到中国生产,然后依照原先的贸易渠道,依旧销往美国。因此,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增加,是相关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东亚地区)对美贸易顺差向中国转移的结果。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即东亚各国对中国实行了产业转移,使原来东亚各国对美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因此,这种由东亚经济结构改组延伸所产生的中美贸易逆差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
  
  原产地规则的差异
  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变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中国人从这些所谓的“中国制造”里面没有赚到多少钱。
  WTO有关文件对原产地规则规定为“应为完全获得该货物的国家;或如果该货物的生产涉及一个以上的国家,则为最后进行实质性改变的国家。”虽然WTO有了这种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国家,对此总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何为“实质性改变”,实在是一个很难界定清楚的概念。
  关于原产地这一问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各国的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既往的统计方法不能客观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以所谓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来判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小。
  
  美国出口统计不精确
  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由于美国的出口统计不精确,每年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由于出口的低估,加上商务部对进口的审计做得较好,致使政府统计的外贸逆差过高。
  以Microsoft公司为例,其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它不是以传统货物商品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之后再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而传统的国际收支则不计入美国出口贸易额,显然难以全面反映出来。
  
  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理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美贸易逆差是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美国的贸易战略造成的。中美贸易逆差的扩大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逆差不是大问题。但中美贸易逆差确实是长期造成中美政治经济摩擦的主要原因。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逆差越大,伴随出现的往往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美国决策者非常关注双边贸易逆差的数字,认为这种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通过影响市场信心影响美元和


       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使美国不得不以背负巨额外债为代价,来支撑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顺差国往往遭到报复。另一方面,决策者往往认为贸易逆差是一国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标志,将倾向于采取削减逆差的措施,甚至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必然首当其冲。
  然而我们却看到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90年代的经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伴随出现,显然有违传统贸易理论。由此可见,美国贸易的名义逆差与实际逆差的出现了严重背离。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在美国国内,从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归功于出口的增加(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而且通常认为,在美国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按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2004年对中国逆差达1619.8亿美元,相当于损失就业机会32.39万个。因而美国将失业等国内问题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相当自然了。
  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引起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实现其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美国具有全球最强的政治经济能力和谈判能力,在中美摩擦中美国可实现其最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美国通过巨额贸易逆差,可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通过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国不但成功地实施了自身的全球化战略,而且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其他国家立足于顺差发展经济的同时,美国则通过逆差,获取全球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巨额贸易逆差,已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这一单一引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政治霸权”得以互相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发展
  
  首先,中美经贸关系将进一步扩大,但深层次合作仍难以突破。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快速发展,这是与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以及美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提高、美国企业加快外移这一结构性变化有关。但中美两国之间贸易额的不断刷新,并不会带来双边经贸领域的深层合作。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如何看待全球化条件下东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成为地区经济大国的现实、中美经贸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对外战略使得美国在经贸技术合作方面可能会施加更多的政治标准,从而妨碍中美经贸关系。
  
  其次,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贸易战
  在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和中国入世并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中美经贸交流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中美经贸摩擦也将不断发生。这种既有合作又有摩擦的经贸关系,必将长时间存在。中美贸易摩擦会长期存在,不可能消除。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注定外资到中国的投资会不断增长,贸易转移会继续不断,由此造成的贸易逆差转移也会继续存在。中美双方大规模的贸易战不可能爆发,因为经济上外商的投资利益、政治上美国的反恐战争都需要中国的合作等。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将主要集中在: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337调查。
  
  第三,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地位的不对称性将长期存在,但中方的劣势地位会有所减低。
  其原因是:美国的政治经济霸权地位在较长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尽管中美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但中美间相互依赖关系并不平衡,造成对华贸易政策自由化问题在美国国内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中美产业间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也决定了中国的贸易劣势地位。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陈亚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