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868 发表于 2018-7-16 14:35:13

2018东亚自由贸易区应从中日自由贸易区开始

  东亚自由贸易区发展动态
/2/view-387721.htm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一向对世界其它地区如火如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漠不关心,熟视无睹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了WTO和IMF等国际机构不能有效解决地区性的经济问题,对东亚地区内的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形成了共识。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终于开始改变方针,纷纷与区域内或区域外的国家或地区开始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在这种背景下,包含东盟10国的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在2002年10月1日缔结。日本与新加坡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在2002年10月1日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进展之中。另外,包括中、日、韩和东盟10国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也在积极探讨之中。但是,从一系列的迹象来看,东亚的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在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并没有采取合作的态度,一开始就展开了争夺东亚自由贸易区主导权的竞争,给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蒙上了阴影。下面回顾一下中日两国分别与东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中国东盟首脑会议上,当时的朱?基总理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朱?基总理在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表明中国不仅为湄公河流域开发援助500万美元,而且还要负担昆明到曼谷高速公路建设费用的三分之一。作为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第一阶段,中国首先降低东盟所关心的水果和热带农作物的进口关税,然后再降低工业品的进口关税。虽然以10年内完成为目标,但对新加入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四国给予适当的延期。对于中国的这一举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2年1月14日在新加坡签署日本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时提出了日本东盟一揽子经济合作构造提案。之后,日本与东盟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具体的会谈,在2002年11月5日发表的共同宣言中表明,双方不仅要降低关税,而且今后还要针对投资、海关手续、规格标准、非关税措施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小企业振兴、旅游等广泛的领域进行磋商。2003年开始进行政府间磋商,争取在10年内缔结一揽子经济协作协定。鉴于此,中国对东盟在农业的8个领域从2003年开始率先降低关税(即早期收割计划)。日本则从2003年开始启动与东盟的实质性谈判。中国则进一步承诺协助东盟培训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免除新加入东盟的成员国债务。今后,日本会盯住中国与东盟间的磋商进程,从而加快与东盟的谈判速度和深化谈判的内容。
  已经落后于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东亚地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并没有采取合作的态度,反而走上了竞争甚至对抗的道路,给未来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蒙上了阴影。
  
  中日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分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使生产转向生产率高的区内成员国,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区域内部的福利水平;而贸易转向效应则是指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生产从生产率高的非成员国转向了生产率低的区内成员国。贸易转向效应不仅使生产和消费这种产品的区域内、外的国家蒙受损失,而且由于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产生扭曲使整个世界福利水平降低。此外,自由贸易区还产生投资转向效应,即由于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产品实施差别化措施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本来计划投资于其他国家的投资转向投资于区域内成员国,从而使得国际投资的流向产生扭曲。
  动态效应可以分为市场扩大效应、投资促进效应、竞争促进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制度革新效应等。从上述动态效应来看,经济规模小的国家之间结成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动态效应就小;经济规模大的国家与经济规模小的国家间结成的自由贸易区对经济规模小的国家所产生的动态效应大,但对经济规模大的国家所产生的动态效应小。例如,如果日本与新加坡缔结自由贸易区,对新加坡产生的经济推动作用大,但对日本产生的经济推动作用就应该微乎其微。而中国与日本如果缔结自由贸易区,则对两国经济的推动作用都很大。
  
  中日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意义
  
  首先,中日自由贸易区对中日两国关系以及对整个东亚地区安定的影响。
  “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虽然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政府和民间的友好关系并不象经济关系那样发展顺利,两国国民相互之间的不信感反而逐渐加深。这种不信感常常成为某些突发事件的起爆剂,严重影响两国的关系,进而危及整个东亚的稳定和安全。如果两国国民不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而视为合作伙伴,通过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更深的相互交流,加深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那么这种相互的不信感就会渐渐消失。EU的前身EEC(欧洲共同体)成立当初的目的就是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构筑一个和平安定的欧洲。通过经济合作和相互交流,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恶的法、德两国成为相互信赖的友好伙伴,EEC也渐渐升格,扩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使用单一货币的货币同盟。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着重大影响,成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这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在东亚,不光是中日之间,日韩、日朝国民之间的不信感也根深蒂固。如果能像EU一样,以中日自由贸易区为起点,最终在整个东亚地区实现经济的一体化,那么东亚地区长期的安定就有了保障,东亚就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北美、EU一起成为世界三极中的重要一极。但如果如前所说,中日两国在东亚自由贸易区上采取竞争甚至是对抗的策略,那么两国国民间的不信感将会进一步加深。如果东亚的两个大国之间关系不稳定,那么就不可能有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
  其次,中日自由贸易区应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轴。
  如前所述,目前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缔结活动十分活跃。日本?新加坡,日本?东盟,中国?东盟等众多局部的自由贸易区叠加起来,最终向中日韩+东盟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收缩是大家默认的一种看法。但究竟先由哪些国家进行组合,或者究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向这个最终目标迈进却是一个问题。如果像现在正在发生的那样,虽然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正分别与中国和日本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磋商,但由于各种原因,东盟内部的某些国家独自与中国和日本先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活动也十分活跃。如果这样的话,在东亚地区,缔结成的自由贸易区势必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这势必助长各国间的差别化,制度上的运用势必变得十分困难,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经济效果能否充分发挥无疑成为一大疑问。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伙伴来说,一般一衣带水的邻国和具有深刻历史渊源的国家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十分自然的。中日两国合在一起,GDP超过东亚总的GDP的80%,两国在东亚地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中日两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关系。如果中日两国之间先行缔结自由贸易区,其他的东亚各国势必不甘落后,竞相加入,那么东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一定会大大加速。
  
  日本对于中日自由贸易区采取慎重姿态
  
  中国对于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直比较积极。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早在2001年就提出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的想法。在2002年11月的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上,当时的朱?基总理就提议进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但日本的小泉首相以中国刚刚加入WTO,发展局势不明朗为由表明了慎重的态度。今年(2005年)5月18日国务委员吴仪在名古屋市日本东海日中贸易中心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时又正式提议尽快启动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区进程。在中日自由贸易区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日本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视作中国对抗日本的措施;在日本,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的人为数不少;由于日本国内抵抗势力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困难;中国的WTO规则遵守状况和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不明朗;美国的因素。如果日本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势必会更加融合到一起,这将会影响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前景
  
  上述原因并不表明日本国民对中日自由贸易区漠不关心。日本外务省2003年2月进行的关于日本经济外交(WTO,FTA)的民意调查显示,35.4%的日本民众对中日自由贸易区表示关注,位于与日本有关的各自由贸易区之首。在东亚地区已落后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世界潮流的背景下,作为东亚大国的中国和日本应顺应时代潮流,突破阻力,聚合民意,尽快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日自由贸易区。如果这一目标能早日顺利实现,不仅会加速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而且会构筑出一个长久和平安定的东亚。中日两国应该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东亚自由贸易区应从中日自由贸易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