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1388 发表于 2018-7-16 14:19:21

2018基于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应对冲击的思考

  进入“后过渡期”意味着我国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我国的服务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将要逐步履行相关承诺,而此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势必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我对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应对冲击进行深层次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view-387608.htm
  
  一、我国服务业在后过渡期需要履行的承诺
  
  按照入世承诺,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将取消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商业、运输等领域的相关限制,履行入世时的承诺:
  1、我国的银行业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范围的限制,即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
  2、我国的保险业2005年后取消强制分保,取消对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降低对外资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2006年后将允许设立独资保险经纪公司。
  3、我国的电信业在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方面,2004年底允许外资比例达到49%;2006年底取消地域限制;在基础电信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方面,2007年取消地域限制,并允许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
  4、建筑设计、旅游和运输等部门2005年―2007年,将逐步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二、履行承诺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我们有需要利用外资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强烈愿望,并且不可否认外国服务企业的进入,对提高中国的服务业质量、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竞争意识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服务业总量严重偏低,发展水平滞后;结构性矛盾日渐显性化;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逆差有扩大趋势;人们对服务业的定位和认识还存在偏差等诸问题的存在,履行后过渡期的相关承诺势必给我国的服务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1、与其他WTO成员国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将遭受他们“两反一保”的贸易救济措施的考验。
  “后过渡期”内我国仍然处于“特殊保障条款”和“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歧视性条款适用期,因此,在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出口增长的同时,我们的贸易摩擦也是有增无减。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的同时,也成了世界上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4年的前10个月,就有1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50起,涉案金额共11.5亿美元。
  2、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将被挤占,部分“高保”产业甚至面临生存的危机。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优势就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发展新兴服务业缺乏技术、资本、经验,更谈不上什么比较优势,而西方很多国家在这些新兴服务行业方面起步比较早,比我们国家有先发优势,他们经过多年的积累,无论是在技术,人才、管理,还是在资金方面都有强大的竞争力,我国的新兴服务行业在面临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时,绝大多数服务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被挤占, 而一些以前处于高度保护的幼稚产业,一旦失去盔甲的保护,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3、外资企业猎取人才的举措更多,人才流失现象将日趋严重。
  当外资服务企业被允许直接投资、以商业存在形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猎取熟悉我们国土人情的高、精、尖的专业人才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不遗余力的实施猎取人才的措施。他们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合理的薪酬设计、人性化的管理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国内很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官本位思想体系束缚下,颇有怀才不遇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一部分优秀人才将会流向外资企业,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数的增加,人才流失也将日趋严重。
  
  三、化解负面影响,积极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措施
  
  面对WTO后过渡期,我们必须理性对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国服务业的现实状况,正视我们在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挑战的这一必然现实,同时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积极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发展我国的服务业。
  (一)智慧面对贸易摩擦,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竞争秩序。
  1、培养和储备WTO专业人才,积极应对对华贸易救济。力求将 “误伤率”降到最低。
  2、建立贸易救济应诉基金和贸易救济预警机制。
  3、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我国自身的贸易救济体系。合理、熟练运用WTO规则,提高我国贸易救济水平。
  (二)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1、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培植核心竞争力。
  很多国人在多年的消费习惯下,对已经深深烙上我国传统文化印记的服务行业,仍然情有独钟,因此我国服务业应综合利用服务网络覆盖面大、熟悉本土人文环境、为国人服务经验丰富等优势,通过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竞争中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的成长,以取得在国际市场的应有的地位。
  2、运用现代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作为消耗资源最少、产出最大、最符合生态优化的生态产业、无烟产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此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对进一步拓展新的市场,稳固原有的市场份额具有重大意义。
  3、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入世以后,获取贸易利益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具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因此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体制创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入竞争机制,放手发展集体、私营、个体所有制经济,对服务行业进行优化重组,形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我国服务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势在必行。
  (三)实施人才战略,合理利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对整个社会来讲,人才的流动永远是积极的,可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单位或特定的行业来说,保持人才的相对稳定,防止人才的流失,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却是关系到该行业社会竞争能力的首要问题。尤其是针对中国服务业,这一特殊行业在这非常时期来讲,防止人才流失,更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发展新兴服务的同时,要实施人才战略,合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
  1、调整企业内部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机构庞杂、效率不高、官僚主义、用人不活等弊端,许多人才才智得不到发挥。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防止人才外流,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应重视人才开发,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和成长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为人才提供受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2、营造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培植员工的归属感。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能够在规章制度无法触及的领域形成潜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它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因此,营造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培植员工的归属感,是防止人才流失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3、合理设计薪酬待遇,形成公平竞争机制,防止“劣胜优汰”。
  很多人认为员工跳槽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其实薪酬待遇固然是其中一些原因,而事实上我们很多单位的非公平待遇,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得再多、再好,也不及一些会阿谀奉承之辈的三言两语,非但薪酬待遇不如他们,而且一旦有提升机会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人,在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机制下,真正的人才岂有不走之理?以至于形成一种怪现象----“劣胜优汰”。所以企业真正要有所发展 ,就要合理设计薪酬待遇,形成公平竞争机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基于后过渡期我国服务业应对冲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