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试论如何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增强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2/view-384562.htm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战略、一个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的投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战略,而此战略的实施的重点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现状
从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从1991年的166亿元,以年均19.4%的速度提高到2002年的1164.1亿元,但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从1.39%提高到了1.73%。从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看,消化吸收强度不够。日本和韩国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而我国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我国500强企业的这一指标也仅为1:0.1,差距较大。2002年,我国技术引进金额高达372.5亿元,技术消化经费支出仅为25.7亿元。在12年间,消化吸收强度一直在0.04~0.09间徘徊。
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力投入现状
从人员数量上看,我国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1年的36%上升到2000年的66.4%;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全国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也达到了61.6%。从人员质量上看,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我国企业为6.9%;科学家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我国企业为58.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
3.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现状
从R就企业R在技术市场中,企业是最大的买主,其购买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合同总金额的比重一直在65%左右,卖出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交易总额的15%左右。在全国完成的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中,企业在科技成果、新产品、项目数量上所占比重不到30%;在我国有技术开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每年开发的6万多项新产品中,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2.5%;在R新产品实现利税占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1991年是10.3%,2000年为10.8%,多年徘徊不前;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技术开发经费比重,1991年是43.0%,2000年提高到47.2%,也处于徘徊状态。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首先,从企业的外部机制来看,政府和企业没有完全分开,还处在“政企不分”的状况.政府在各种政策、措施协调和配套方面还不够成熟,政府尚不能自如地行使宏观调控职能。技术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于创新体制的不完善,创新机制的瓶颈制约,使得企业本应具有的主体缺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缺乏重奖有关科研人员的政策和氛围,无法形成技术参与分配的创新机制,致使企业内部员工缺乏创新热情。
其二,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在科技活动中R&D(研究与发展)活动处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R&D经费是衡量一个企业科技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科技实力,而且体现了政府及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程度。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与发展资金低于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销售额3%的企业可以维持,达到销售额5%的企业方有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研发支出还不到销售额的1%,经费的不足,使许多研究项目难以启动。
其三,技术创新缺乏社会合作。以促进知识流动为目的的中介机构数量少,服务环境不良,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发育不足,企业间、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欠佳等问题,也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提高的障碍。一方面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解决科研经费问题,科研机构游离于产业之外,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不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而科研成果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显得无足轻重,使得科研与经济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另一方面也和企业的认识有关,企业不敢承担风险,即使有社会合作的,不仅强度小,而且形式单一,结合松散,相互缺乏约束性,难以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因而合作水平较低。
其四,知识产权法制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以后,由于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专利技术得不到有力保护,技术被盗用现象很普遍,制约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挫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假冒伪劣商品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许多创新产品因假冒而丧失其应有的吸引力,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
其五,针对市场进行战略转移与文化调整能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频度与规模依赖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文化氛围。当企业面临着外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动时常常局限于以前的决策思维,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忽视造成低效率,这已成为我国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企业组织能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层的素质与水平,基于经验的管理方式有其局限性。
三、增强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首先,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和推动科技能力的提升。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工业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必经之路是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国际资本、吸纳社会资金、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拓宽其融资渠道也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政府的科技投资力度,重点应放在重大科技攻关、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初期阶段。政府科技投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直接财政拨款,也可以是间接的银行贴息补助,还可以是其它的税收减免。二是鼓励设立各种创业投资机构,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创投公司及其相应中介机构对于工业企业有很大作用,政府扶持它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希望他们多为企业提供支持。
其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是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企业领导人重生产、轻技术,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使自主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为企业家的自觉行为。二是加大企业科研投入。要逐年增加企业科研投入,企业科研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要达到一定比例。三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提升企业科研能力,促进各方共赢。四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创建企业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最后,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注重社会人文环境对人们创新心理的影响,大力宣传创新对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创新,强化科技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对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适当界定,设法使创新文化所形成的精神风貌对群体创新意识的引导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满足创新动机来源的多元化需求,承认和保护创新收益,形成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保障创新行为获得持续动力。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吴凤平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科技与经济,2005,5:19-24.
胡廷锋,崔海行.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77-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