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1533 发表于 2018-7-16 14:11:53

2018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

  摘要: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发展极不平衡,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严重的信息鸿沟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重庆城乡一体化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重庆市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鸿沟。阐明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并针对重庆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2/view-384534.htm
  关键词:重庆;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和谐社会
  
  目前,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重庆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城乡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如同一道大鸿沟横在现代化建设的面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城乡关系平等和谐,而当前重庆城乡结构还是处于严重失衡的“不和谐”状态。如何缩小差距跨越鸿沟,解决好“三农”问题,调整好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是重庆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 重庆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重庆是我国各省区中二元经济结构最突出的省份之一。农村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限制,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指数较低,特别是网络普及和应用水平非常低下,形成贫瘠的信息荒漠、信息孤岛。同时,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导致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低,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等诸多不协调发展问题。由此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加重,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将增多,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当前,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还可能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2004年与1997年相比,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92元,年均增加127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898元,年均增加55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23∶1扩大到3.64∶1。需要指出,这是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平均数,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靠打工和非农经营收入而增加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城乡之间最主要、最显著的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市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并且大多只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而城市人口则普遍接受了高中及其以上教育,这无疑是重庆城乡之间最大的不平等。尤为重要的是,重庆市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最高,达到86.2%,而农村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不到城市学校的一半(41.8%);77.8%的城市学校已建成了网站,而农村学校只有51.0%;从教师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时间看,城市教师每周平均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大约在10小时左右,农村教师则低于7小时。这些情况都说明了重庆市城乡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差距甚大。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重庆市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鸿沟。在某种意义上,信息已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是经济繁荣的催化剂。谁先得到了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直辖以来,重庆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一发展过程很不平衡,突出反映为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差距。信息鸿沟是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它又是拉大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鸿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障碍。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推进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信息化可以促进重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信息化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物质资源的消耗水平,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大大减轻重庆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消耗的依赖性和对自然的损害。
  
  2.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措施
  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重庆市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效应,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在广大农村的应用水平;通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由于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迫切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占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信息化对促进调整农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就业不充分等问题。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1.发展原则
  (1)政府先行,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先行,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把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
  (2)面向需求,突出服务。从农村、农民、农业的需要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应用效果为标准,体现服务价值为重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安排一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新建一批、续建一批和储备一批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带动更多面向市场、面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信息化项目,体现信息化的示范性和倍增效益。
  (3)整合资源,加强应用。注重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综合利用,促进技术、设备、人力、资金和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防止重复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广泛应用推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统筹协调,培育机制。注重总体规划,正确处理市与区(县)及乡镇、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关系,加强各方协调与合作,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化解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巩固和发展政府先行、企业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信息化持续发展局面。
  
  2.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利用信息化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加强指导,加大宣传的力度,稳步推进乡镇中小学校信息中心的建设。有效的政府推动是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从近期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创造基础环境,完善金融、法制和技术标准方面的公共产品,特别是要加大技术标准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尽快营造一个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二是政府优先扶持投资,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农村县、乡的转移支付,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市、区(县)、乡镇政府分层负担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专业化人才教育,特别是农村信息化普及教育的费用,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信息体系。同时,规范城乡信息市场、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免费上网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城乡居民获得方便、快捷的市场信息提供保障。
  (2)加大投入。从2006年开始,从重庆市应用与研究开发资金中列支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今后每年,设立重庆市城乡协调发展信息化专项资金,各区(县)政府按1∶1标准进行项目经费配套,专项支持本地城乡协调发展信息化工作,尤其是乡镇信息中心建设的资金要得到保障。
  (3)实行市场化运作。完备的市场机制是统筹重庆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从投入上看,单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从管理方式上看,单靠计划或行政手段也难奏效。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市场化进程,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鼓励高科技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个人等参与,帮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加快信息化进程。只有发动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力量,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资金上予以扶持,才能缩小和消除信息鸿沟。
  此外,通过各方投资建立的乡镇中小学校信息中心可以通过获取适当的经营收入以实现资金运营。一方面是指对外的人员培训,如联系乡镇企业的员工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为企业的人员培训节省成本。另外,可以实行信息收费。通过建立信息中心平台,为企业和各类经营者提供信息发布和联系平台,对上网发布信息的企业和经营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作者单位:杜琳重庆交通大学
   钟志奇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宋霞.实现农村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6:78-80.
  乔晶,胡兵,赖景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2:67-68.
  王骏.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性质、特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48-49.
  王骏.关于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探索,2003,4:57-5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