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变绿色贸易壁垒为绿色屏障
摘要:本文可观地阐述了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种种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最后乐观地提出了变绿色贸易壁垒为绿色屏障的几点对策与措施/2/view-384294.htm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环境标准;绿色屏障;应对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为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或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它是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关税壁垒空间变小的产物,因其具有表象上合理性、方式上隐蔽性和实施上歧视性等特征而备受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1997年之前,我国肉鸡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5%以上,赢利丰厚。1997年之后,欧美出台禁止进口我国禽肉的绿色标准,使我国企业丧失了欧美市场;日韩通过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和压低价格,使我国企业部分失去了日韩市场;同时国内缺乏有效技术保护措施,国外大量非人类食用的鸡杂鸡翅鸡脚等以极低价格涌入国内,国内企业又失去了本国市场。1998年9月11日,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继美、加之后,英国自这年2月1日起,实行此项保护环境新标准。之后,欧盟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估算,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偶氮染料影响纺织品出口。我国年均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100亿美元左右。欧盟颁布禁止191种染料加工的纺织品进入其市场的指令后,当年就有总额10%左右的纺织品出口受限,约10亿美元。之后,此类产品出口欧盟必须经过禁用染料含量的检验。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许多产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概括起来讲,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壁垒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环境标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能逾越绿色贸易壁垒,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过去我国的环保意识淡漠,绿色经济观念缺乏。发展经济提出的又快又好的口号,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促经济发展。国内环境标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在进口和引资方面成为洋垃圾和污染企业的对象国;环保法规不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初步的环保体系由于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等而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环境资源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认证意识差,认证能力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认证体制。ISO14000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调板,可我国许多进出口企业对它的反应迟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过去我们的环境标准很低。而环境标准是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我国这方面的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国外因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他们对环境的标准和认识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采用环境保护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歧视发展中国家产品,试图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除在世界经济之外。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强的同时,发达国家会采用更多的环保标准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今后不断强化。这些都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区域经济同盟因环境问题而产生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WTO规则: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产品优势一方面体现出来,而更多的是我国的许多产品在WTO的法律框架下受到限制,如《农产品贸易协定》等。该标准对我国的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开放市场,却不能对等进入国外市场。但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归根结底产品的出口是以质量为标准的。
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遵守国际贸易准则,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积极看待绿色壁垒,看到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又激励别人,或看到在阻碍别人的同时又在制约自己。尽管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将在长时期内表现出负面性。但应当认识到,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正当的绿色壁垒有助于国际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我们的长远利益之所在。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第一,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该项标准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持续改进环境状况,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和开拓产品市场,将环境保护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使环境成为财源。为了使企业及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应通过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同时,还应制订实施这种标准的管理法规,以便使工作规范化。还可以在我国环保产业和外向型企业中树立一批实行此项标准的典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广泛普及这项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的步伐。
第二,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我国产品环保技术标准。我国环保科技发展落后,在出口商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占很大比例,一些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所以,应大力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包装、装潢、营销等最严格、最完善的。其中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方面,都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质量取胜,变绿色壁垒为绿色通道。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世界各国都在立法和政策上扶持绿色环保产业,我国也应采取积极态度;高度重视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对环保无害、能循环使用或使用再生材料的包装。包装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提倡推广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一种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能带来利润及可持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外贸部门应提供与环保有关,并能激发市场营销者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绿色信息。
第三,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速发展绿色产业。首先我国应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使保护生态环境根植于产业活动的持久的制度,实行资源环境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机制,政府应正确发挥其经济职能,建立以经济调节为主,法律和行政手段为辅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一系列外围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动环境治理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把绿色产业培育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再次,建立绿色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最后,充分利用国际绿色资源,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坚决抵制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一些国家往往以种种借口制定一些自己的环境保护标准或检疫检验标准,甚至有些国家将国内立法实施到境外,从而形成绿色壁垒。对于这些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事件,我们要依据WTO的规则、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同其进行磋商以至向WTO或有关的国际组织提出抗辩。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为应对绿色壁垒打好强有力的基础
第五,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技术指标体系,阻止外国污染产品和低标准产品向我国转移。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采取防范措施解决污染转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我国应积极推进环境标准制度的建立。长期以来,我国的质量检验体系、标准化体系等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现有近60种认证体系,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为禁止有害废弃物向我国转移,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技术指标体系。可采用先易后难、先重点突破后全面开花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技术难度不大、易于突破、在国际贸易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制定并实施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技术指标,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第六,我国目前采取的许多具体措施:中央中共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地方上在引进技术,项目建设上实行生态环境标准一票否决制;从2008年6月起超市不再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从08年起,我国鼓励贸易进口,如从美国、德国进口猪肉,更多地交流动物检疫信息和食品标准等。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周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6:45-47.
林汉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经济参考研究,2002,5:36-3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