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4066 发表于 2018-7-16 13:14:10

2018张瑞敏管理思想之“7S”分析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张瑞敏,作为海尔第一人,其管理思想放置在“7S”下,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2/view-387194.htm
  
  7S模型简介
  
  7S模型的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两位学者访问了美国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为研究的框架(见图一),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自此,伴随着《追求卓越》一书的全球畅销,7S模型也迅速广为人知。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全面的视角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在模型中,共同价值观居于核心位置,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7S框架下的张瑞敏管理思想探析
  
  1 硬件:战略、结构和制度
  世界级的战略大师Michael E Porter,认为战略就是创造无可取代的地位,他指出,战略概括而言就是:做选择(取舍-Trade off-选择与放弃),设定限制(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选择要跑的比赛,并且根据自己在所属产业的位置,量身订做出一整套活动。张瑞敏在一次演讲中说:“海尔从开始资不抵债到现在,我们有资产200多亿,这没有一分钱是国家投资的,都是靠我们自己一点点拼搏出来,在企业发展中,战略是最关键的,一个企业的战略如果错了,那就南辕北辙了。我们把战略叫做方向。”不错,如果把做企业比作划船,每位员工好比船员,大家在船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奋力挥桨,开向彼岸。但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企业这只船只会偏离目标越来越远。市场竞争下,百舸争流,千帆竞过,一个不慎你就会沉舟侧畔。张瑞敏对战略的重要性认识可谓深刻。
  张瑞敏把差不多每7年作为一个战略阶段,1984年12月-1991年12月,这一阶段叫做名牌战略阶段;1991年12月-1998年12月,是多元化战略阶段;1998年12月以后,是国际化战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全国300多家冰箱厂,一下子倒了一半,因为没有坚持抓质量。而海尔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1988年12月,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正是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品牌的树立,1989年全国冰箱大降价,海尔反而提价12%,消费者仍然是排队购买海尔电冰箱,市场认可了海尔。张瑞敏从来不主张价格战,而是提出要打价值战,谁更能满足和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用户就认可谁,市场是块铁面无私的练金石。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不仅仅是一幅图片,一个名字,而是用户价值的集中体现。7年磨一剑,品牌树立后,海尔开始踏上相关多元化之路,“先把冰箱做好,再做别的,一样一样做好,直到把所有的家电产品都做起来,中国有句话叫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叫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在张瑞敏这种观念指导下,海尔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濒于破产的电冰箱厂发展至今,海尔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战略的正确。年金融增长速度高达86%,海尔看似成长过快风险很大,实则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从国内到国际,从电冰箱到白色家电,其战略层次分明,定位明确。
  战略的成功执行,离不开与之适应的组织结构的保障。海尔从创业至今,走过了三个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第一种形态,是至今为止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用的一种结构,就是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像一个金字塔,上面是班组长、工段长、一直到主任,最后到总经理或厂长。创业初期,张瑞敏到工厂,花名册上有800人,实到才600人,直线职能式能很好的将这几百人组织起来。名牌战略阶段的7年间,海尔基本上是采取这种结构,到了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采用矩阵结构,横向的是财务、供应等等各职能部门,纵向这一列全是各个项目,洗衣机项目,冰箱项目等等。部门服从项目,某个项目需要部门干什么,在这个结点上部门必须服从项目,提供支持。这种结构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很快地使多个项目进入多元化,动员全部力量来支持项目。但时间长了,这种结构会产生一个矛盾,职能部门和项目之间,必然会有矛盾,员工还是要服从于职能部门的,因为毕竟是他的科长和处长说了算。到现在,张瑞敏搞了一个叫做市场链的结构,这是张的创新。瑞士的国际学院将这个结构作为案例在欧洲进行宣讲。见图二。
  
  这个市场链完全把组织结构改为扁平化和信息化,使每个人都对着市场。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通过三条线连接起来,最上面的有价值的订单流,是所有部门必须服从的,中间一条是物流,即怎样把这个物资配送到用户手里去,最后一条线是资金流。在传统计划经济下,是先下达生产计划,然后按计划生产,然后批发、零售、配送,这样很耗时,并且会产生很大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库存。在中国GDP达10万亿时,库存占了4万亿,也就是生产出来后记入GDP,实际却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达4万亿之多,这也导致了国内企业动不动大动价格屠刀,因为库存在那积压着,不降价卖更吃亏,只能一降再降。现在有B2B、B2C,张瑞敏提出一个B2X的概念,这个X就是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样就不是生产计划了,而是B2X的订单。海尔根据订单来制造,生产线由计算机管理,是柔性的生产性。
  当公司的规模在扩大时,很多国内的企业集团,像一列火车那样,也就是说,我前边是个车头,进来一个企业挂在后面,再来一个又挂在后面,后边的车厢都没有动力,全靠车头的动力来维持,那么每一次规模的扩大,都只能是负载越来越重,迟早火车的速度会慢到停下来。所以张瑞敏有一个观点很有见地,他认为做企业集团,不要开火车,而要变成一个联合舰队,每个舰艇都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同时又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才是利于企业成长的。
  基于制度而非基于个人的企业,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谈到海尔的制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张瑞敏刚到海尔的初期,曾制定了一个13条的规章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准在车间内大小便。可见当时工厂的混乱状态已到什么地步。张瑞敏明白,那种情况下,制度不在多少,而是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让工人在观念上扭转,认可制度。张制定制度,对中国的特定情况了解很深,他曾说:“比方说在日本,可能你定一个制度,过不久工人就接受了,按着制度来了,可在中国不一样,他可能现在接受了,但过一二天又回到以前了,当着你的面接受了,你背过身去他又是另一套了,所以我强调六个字,反复抓,抓反复,今天规定到10,他可能做到8,半个月后又下降到6,接着抓,又到8,再抓,反复就接近10了,这个时候他就真正接受制度了。”这番话,国人理解可能更深,实实在在是这样啊,我们还没有形成法制化的风气,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钻制度的空子,中国人过马路,绿灯,行,红灯亮了,照行,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所以说,管理有二元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并无定势定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运用,这正是管理的困难所在,也是魅力所在。



         
  2软件:人员、风格、技能和共同价值观
   一个企业要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因素,战略、计划、协调、控制,什么都需要人的参与,生产、运输、销售、服务哪个价值链环节都缺不了人力资源的支持,企业的竞争力其实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化。因此如何激发出人的最大力量,来更好地执行既定战略,这是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怎么凝聚人心,激励员工,让他们万众一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投身于企业的事业呢?这有赖于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导向、约束、激励和凝聚等作用。海尔模式在鼎盛时,每年有几十万人去海尔参观,不少人各种制度、标语抱回去一大摞,但回去后都觉得学不了,其中最没法学的,是海尔的企业文化。
   曾有记者问张瑞敏,海尔的企业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张瑞敏说:“是“外王内圣”,外王就是要创世界名牌,内圣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外王而内圣,也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立于世界强手之林。海尔文化没有多么深奥,这就是知易行难的问题,很多东西看上去容易,坚持做下来就是不容易,比方说海尔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很多企业就做不到或不能持久。”笔者总结海尔文化,最深刻的就是二个字:务实。海尔人一切以市场或客户用户资源为核心,所谓“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每个人都面向市场,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你给用户提供的价值上”。在海尔内部,市场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渗入骨髓,市场导向,这是务实;海尔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一点,坚持不懈,这是务实;海尔每个员工自己都要有一张表,分二栏,一栏记自己的开销,一栏记自己的收入,自负盈亏,完全以市场效益来激励员工,这是务实。试问这种日深月累的积累,又怎么能简单模仿呢?我想,中国人处于现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浮躁心态,实乃是做企业的大忌。务实之风,难能可贵。
   不同企业都有其迥异的管理风格,海尔对于下属的小公司,都给它们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今年必须达到什么程度,但是也给它一个活动的空间,或者一个权力的范围,不是把它捏得很死,而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由你自己来处理一些事情,有一定的权限,并不是把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上面。杰出企业都呈现出既中央集权又有适度分权的宽严并济的管理风格。
  高技能的人才,是专业生产要素,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波特的这个观点自竞争三部曲的全球畅销以来,可能已广为人知。诚然,技术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们要避免一个误区,很多企业,为了技术而技术,但求新、高,不问市场,结果是,产品千辛万苦研发出来了,投放到市场上,却是乏人问津,投入成本很大,收益却甚微,这不是做企业应有的技术观念和开发思路。海尔的市场导向,在这一点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张瑞敏制定了一个原则,就是科研开发的难题一定要是市场上的难题,开发人员在报某个研发项目的时候,绝不能闭门造车,关在屋里自己想,一定要自己亲自到市场上去调研,吊唁之后,根据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问题,把问题综合起来,作为自己开发的一个课题,并且在这个课题顶下来之后,研发人员要不断再跟踪,再开发,不断调整,最大可能的适应市场需求。不仅如此,海尔还将员工的收入与市场紧密挂钩,研发人员也是一样,譬如说,某研发人员开发一个新产品,他自己要有一张表,一栏列开发成本,产品上市后,再列一栏收益表,收益大于成本的,该研发人员就能从中分红,比如说,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是10万块,事业部先给研发人员6万块,其余4万块放在市场上,如果这个产品市场表现好,销量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了,该人员就能从中按一定比例共享利润。
  7S只是一个分析框架,在企业中,这7个因素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强化,共同打造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是海,其22年的成长壮大绝非偶然,张瑞敏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关于海尔和张瑞敏,笔者在这篇短文中只能描述一二,盼中国出现更多的海尔和张瑞敏,因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中国需要更多具备世界竞争优势的企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编辑/雅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张瑞敏管理思想之“7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