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648 发表于 2018-7-16 12:51:40

2018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问题研究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已经开始接受并采用国际社会提出的人口贫困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反贫困工作中,要防止陷入脱贫――反贫――脱贫――反贫的恶性循环中,笔者认为,要实施造血式扶贫政策,提高广大农民抗贫穷的能力,走上良性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2/view-384023.htm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医疗;反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减缓中国贫困问题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从改革开放前的2.5亿人减少到目前的2900万人。然而,对于这一成就的衡量主要采用的是以贫困人口基本温饱为主要指标的贫困线,即收入贫困。从某种意义上看,收入贫困仅仅强调了贫困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的一种表象,而贫困的实质性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反映,包括贫困人口最基本的受教育状况、基本的健康状况、基本的社会保障以及获得各种社会服务的状态。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已经开始接受并采用国际社会提出的人口贫困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减缓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的教育贫困和健康贫困状况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边缘化问题。在反贫困工作中,要防止陷入脱贫――反贫――脱贫――反贫的恶性循环中,笔者认为,要实施造血式扶贫政策,提高广大农民抗贫穷的能力,走上良性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质量与存量双低的表现
  
  1.受教育程度低
  2006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新的《义务教育法》,其核心和灵魂就是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每个人都能上得起学;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2007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义务教育问题,表现在区域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农村地区公民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城镇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受教育机会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也有差异,女童失学率明显高于男童。
  
  2.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普遍
  贫困人口健康观念落后,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对疾病缺乏预防意识和措施,导致其发病较非贫困人口频繁,而就诊率和住院治疗率均较低。据统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病后,该治疗而未治疗的比例为30%,该住院而未住院的为33.5%,65%的病人因经济原因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3.医疗保障严重滞后
  医疗卫生保障支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面。然而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稀少、缺医少药等原因,地方病、传染病不断蔓延,贫困人口身体健康素质极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根植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卫生科普工作的落后,另一方面也与较贫困地区区位边远、医疗卫生机构稀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设备陈旧落后密切相关。
  
  4.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常流动困难重重
  人口迁移对于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由经济不发达所带来的就业机会较少,使得农村地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往发达地区迁移具有很大的动力,他们通过到发达地区或城市就业,参与到现代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工作能力和特别的技能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异地就业一般会带来收入的增加,使他们的家庭能够慢慢摆脱贫困和落后。但是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户口登记制度,与此相关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在城乡之间也都存在巨大差距。
  
  二、如何加大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各级政府和个人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以西奥多?W?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Human Investment Theory) 认为,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使得人口的质量重于数量, 人力资本重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地地道道的源头活水”。一方面应加强广大贫困地区干部对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贯彻教育兴乡、科技兴镇的思想;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及其子女, 使之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必须学习知识、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调整教育结构,逐步建立以基础教育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为辅助的贫困地区教育结构。针对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的情况,农村教育的重点应首先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给农民带来的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都很高,其社会收益率高达24%―28%,越是低收入地区,基础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越明显。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办好各类农民学校、农业职中和各种农技短训班,以面向实际,为农民服务为宗旨,把学校办成为农民服务的培训中心,办成农业技术的试验、咨询和推广中心,积极发挥科技兴农的示范作用。
  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对贫困地区的农民进行健康和卫生知识的教育、宣传,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医疗、保健投资能使健康状况改善,从而改变陋习,更新观念,注重良好的卫生环境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其次,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的投资,改善医疗设施。从我省的现状来看,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要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才能较快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再次,要逐步形成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对贫困家庭应建立重大疾病政府补贴制度。
  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效机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反贫困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经济价值》和《改造传统农业》两本著作中。舒尔茨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的传统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的重点应该从物质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在现阶段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的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基本服务,以此为基础建立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现行的户籍制度实际上是将城乡隔离开来,对农民实行歧视性政策。农民不能在城市居住,不能与城市居民在相同的职业岗位上竞争,在城市做工的农民子女不能在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等,这一切显然限制和剥夺了农民的发展机会。户籍制度严重损害和侵占了农民的利益。因为户籍制度,农民作为外来人员,与雇主的谈判地位完全不对等。结果,一些工厂业主恶意压低劳动力价格,以各种名义克扣农民工工资,迫使农民工超强度工作。户籍制度使农民正常的社会权利在城市得不到保障。农民只能干脏、累、危险等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进城就业需要交各种各样的费用,并经常被政府以种种借口强制清退。因此,只有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移,这样城乡间在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地实现平等。另外,还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遭受的损失。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黄敬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财经问题研究,2004,5:69-71.
  李朝林.安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生产与反贫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78-81.
  文洁.论新世纪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业扶贫的战略作用.新疆财经,2002,2:61-63.
  王国良等.中国扶贫政策――趋势与挑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9-3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