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9899 发表于 2018-7-16 12:01:50

2018“禁售令”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 2007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禁售令”,将使十多万在俄从事市场零售业的华商被迫返乡,从而在短期内给中俄贸易带来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禁售令”有助于规范中俄贸易,促进中国公司对俄增加投资,从而提升中俄经贸关系。本文在阐述了“禁售令”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当前中俄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中俄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零售业 进出口 中俄贸易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俄政府还表示将从4月起全面禁止外国人从事小额零售贸易,并关闭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据透露,俄罗斯新出台的法规让外国人在俄零售市场上根本无法立足。受这股“扫地清市”寒流的影响,预计将有10万在俄华商被迫返乡。新出台的法规让许多在俄罗斯打拼多年的中国商人都猝不及防,结果是损失惨重。
  
  一、“禁售令”出台背景
  
  当然新法令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俄专家认为,俄罗斯此次出台新法令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其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国力恢复、国际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从长期来看,清理非法移民、整顿市场秩序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商人应是利大于弊。
  
  1.调整产业结构,整顿市场秩序的需要
  2003年以来,石油价格飙升使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摆脱了困境,但是也给俄罗斯政府带来另外一个隐患,这就是国内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价格,重、轻工业发展不均衡。因此,俄罗斯政府在2006年确定把发展轻工业提高到战略高度。
  俄罗斯政府认为,发展轻工业的首要措施应该是形成文明的国内市场,为国内和国外的合法贸易建立平等的竞争机会。
  
  2.打击非法移民,净化社会风气,为入世作铺垫
  俄罗斯目前非法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俄罗斯联邦移民局的统计,当前在俄罗斯1.5亿人口中有1000万到1200万外国人在工作,其中700万是非法的。目前在俄境内工作的外国公民大约80%来自独联体国家,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外国务工者主要分布在建筑、贸易、农业、林业和交通等行业。非法务工人员中有40%从事建筑,20%从事批发零售贸易,其余分布在其他领域。俄联邦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称,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不仅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还导致“国家犯罪局势的恶化”。他指出,正是这些外来移民导致了“种族贪污或者外国公民向俄罗斯官员行贿体系”的扩大。
  经过十多年艰苦的“入世”申请和准备工作,除美国外,俄罗斯同各个重要贸易伙伴的“入世”谈判均已结束。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也已大部分完成。由于俄罗斯与美国的“入世”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因此,2006年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落空,2007年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入世”年。为了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而出台此一系列法令自然也是其中一个目的。
  
  二、“禁售令”解析
  
  1.从今年4月起,外国人将不得在市场经营零售(市场指的主要是露天市场,不包括超市或大型商场),但可以雇用俄罗斯居民。
  2.俄罗斯将严格实行外国劳动力配额制度,不再为外国人发放市场经营许可(售货员劳动大卡);但目前已经获得售货员劳动大卡的华商,可以正常经营到其许可证规定的期限结束。
  3.在进口劳动力方面,将加强对配额的监控,只允许引进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据估计,指标将主要分配给建筑、农业生产企业。这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华商将得不到入境2007年工作签证。
  4.对外国移民监控更加严厉。外国移民在俄罗斯境内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者,移民局将不再发给签证,或将拒绝其入境,或拒绝为其办理暂居和长期居住手续。
  5.俄罗斯欢迎尊重俄罗斯法律和社会秩序,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专长和劳动技能的外国人。当前,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希望继续在俄做生意的中国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在俄罗斯注册公司,以俄罗斯法人的身份办理相关的经商手续,尽可能雇用俄罗斯居民在商业场所经营。
  6.新法打击非法移民的内容:每发现一个非法外国人摊位,市场管理机构将被处以最高80万卢布(约23.5万人民币)的罚款;非法经营的外国人,将被处以2000~5000卢布的罚款并 驱逐出境;非法打工的外国人,将被处以5000卢布以下的罚款并驱逐出境;非法雇用外国移民的单位,将被处以最高50万卢布的罚款。
  
  三、中俄贸易现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6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5周年,又是在中国首次举办“俄罗斯年”。在这一年,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达333.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7%,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9%;其中出口158.3亿美元,增长19.8%,占当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6%;进口175.6亿美元,增长10.5%,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口总额的2.2%;对俄贸易逆差1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5.4%。
  然而,中俄贸易现状并不令人鼓舞。相对于中俄两大经济体所具有的规模和潜力,特别是相对于两国业已确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显得很不相称。
  
  1.横向比较,贸易规模偏小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7606.9亿美元,而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区区333.9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仅占1.9%。在横向比较方面,中俄贸易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水平。中俄两国在对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次上都出现了倒退。2003年,中国曾经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如今已降至第四位。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今通常被作为第八大贸易伙伴看待,若按照国别(地区)来计算,那么俄罗斯的名次将进一步下降,只排到第十位,落后于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荷兰。
  
  2.纵向比较,相互贸易地位显著下降
  在纵向比较方面,中俄贸易额从1992年的46.3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333.9亿美元,绝对规模扩大了许多倍,但是相对规模却在缩小:1993年中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9%,14年后的2006年却跌到了不足1.9%。如果不考虑近年石油大幅涨价的因素,那么中俄贸易额还达不到333.9亿美元的规模,中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将更低。
  贸易比重的下降必然导致贸易地位的下降。中俄两国在对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次上都出现了倒退。2003年,中国曾经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如今已降至第四位。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今通常被作为第八大贸易伙伴看待。
  
  3.中俄贸易结构失衡程度
  (1)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近年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下降,且持续低于机电产品在俄总出口中的比重,降幅也远大于其平均降幅。
  (2)俄对中国能源出口比重增加。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出口量增加,俄对中国能源出口所占比重增加,且增幅大于其平均增幅。2005年在俄对中国出口中,能源和其他资源类产品(矿产品、木材等)所占比重高达87.2%。
  (3)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与上述结构变化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占到出口比重20%,2006年1月~6月比重增至3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禁售令”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