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2143 发表于 2018-7-16 10:52:50

2018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特征

   一、中美经贸摩擦早期以贸易摩擦为主,目前已逐步扩散到金融、财政、投资、税收、技术、能源等经贸问题的所有领域,中美经贸关系开始进入全方位摩擦时代
  1986年中国正式提交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申请以前,中美相互投资数额很小,商品输出是中国对美发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形式,此时中美经贸摩擦也多是围绕此类问题展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服装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始终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自中美建交后两国纺织品贸易就得到了快速增长,1980年中美纺织品贸易份额就占到了美国此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5.9%,1985年进一步扩大到8%。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密切关注,1980年9月施压中国与其签署了为期3年的第一个纺织品贸易协定,规定了中国对美出口的8种纺织品配额,并将双方贸易的年增长幅度规定为4%,大大影响了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当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只有3亿美元。但是,中方的让步并没能阻止美国对华纺织品设限,1982年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的输美纺织服装商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最终引发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棉花、化纤和大豆的贸易报复。纺织品贸易摩擦成为早期中美经贸摩擦的突出特征,也是中美结构性经贸摩擦的开端。
  经过15年的漫长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新的一员。在这15年中,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美国国内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激烈辩论和较量。在美国会反华议员的提案下,本属正常的最惠国待遇问题多次演变成美国国会有条件给予中国的年度审议。与此同时,最敏感议题之一的知识产权贸易纠纷也浮出水面,经历了四次较为严重的贸易争端,最终签署了三份知识产权协议,化解了险些爆发的贸易战。此外,由于受人权问题的影响,美国还不断要求中国禁止劳改产品出口,扩大对美产品的市场准入。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增长,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443亿美元(美方统计数据为2326亿美元)。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引起了美方的强烈不满,于是便利用中国入世协议中对美方的优惠规则,比如对中国12年的“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以及长达10年的WTO多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频繁挑起对华经贸摩擦。一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铸造管件、家具、彩电进行反倾销,对中国的针织布、胸衣、袍服等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到WTO起诉中国的出口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指责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强化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阻挠中国企业对美实施并购,大力宣扬中国能源威胁论等。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华经贸摩擦,施压中国开放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发挥美国在服务领域的比较优势(看图4.1—4.2)。对于美方的无理举措,中国开始尝试利用WTO的有关条款与美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调整国内半导体税收政策、强制推行无线电局域网国家标准等,也成为双方爆发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
  种种案例表明,中美经贸摩擦的领域正在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扩展,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延伸,从传统的农业、纺织汽车等向电子信息、通讯、飞机制造、生物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升级,由传统的轻工、化工等低附加值较低产品向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大,由企业投资个案向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开放、劳工权利和环境的保护、产业制度的重建等宏观经济体制层面递进,中美经贸关系正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经贸摩擦并发的新时代。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摩擦的频率加快,诱因呈现多样化,涉案金额增大化,趋势走向长期化,解决方式多边化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7607亿美元,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自此,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连续5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率分别为21.8%、37.1%、35.7%、23.2%和23.8%,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然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各国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但这同时也打破了国际经贸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甚至忧虑,他们担心中国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国际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损害其既得利益,美国国内反华势力不断制造和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要求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遏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呼声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中美经贸摩擦与日俱增就不足为奇了。以下数字清楚地反映了当前中美经贸摩擦迅速增加的现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