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内容摘要: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开始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国家政策、自身竞争力以及教育经费方面的问题,本文据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关键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发展状况 教育法规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是以教育服务为对象的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服务贸易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相关规定,延伸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国际教育服务将进入全球市场,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市场环境;得到一个参与全球一体化,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将面临世界教育服务强国进入我国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的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方针策略。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开始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1977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要扩大对外派遣留学人员,随后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开始增加。刚开始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主要是公派的。1984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我国自费出国留学开始升温。随后国家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1996年成立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1999年8月国家又颁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这使得我国自费出国留学开始加速发展,出国留学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4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1.47万人,居世界首位。到200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更增加到13.4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为12.1万,占90%。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
中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也开始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从此逐年增加。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1989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1990年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1992年发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教育服务出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家留学网报道:截至2006年12月,2006年全年共有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19所高等学校和其它教学、科研机构学习。与2005年相比,2006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了21608名,涨幅15.3%。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生8484名,比2005年增长了1266名,涨幅14.9%;自费生154211名,增长了20342名,涨幅1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中国,抢占教育服务市场。1995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到2004年6月,授予国外学位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已达165个,目前全国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300个左右。一些海外考试机构也看好中国的教育服务市场。1982年中国引入了TOFEL和GRE考试,随后日本语能力测试(JPT)、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雅思考试(IELTS)、托业考试(TOEIC)等纷纷进入中国。
随着我国教育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服务机构也开始走出国门,向海外拓展,参与全球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教育部于2002年12月颁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办学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机构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积极性,许多高校纷纷采取行动,如北京语言大学分别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建立了办学点;上海中医药大学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办中医内科、推拿和针灸培训班;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加坡招收授予MBA学位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德国、英国、瑞典、挪威等国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了教学网点。当然出国办学对我国教育服务机构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目前规模还很小,办学的层次不高,学科单一。随着我国教育服务业的飞速发展,这一状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改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机构聘请的专家主要是来自前苏联和极少数西方国家,数量不多,影响不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机构聘请外国专家的数量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增长。2006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聘请的长、短期外籍教师有21223人次。这些专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我国派出的教育专家主要从事汉文化的教学,数量相对较少,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智力出口的发展,于2004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鼓励中国专家出国任教。“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在5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共120所孔子学院,在42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244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参加考试人数达到7.3万。有143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80个国家和地区任教;向3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1050名。”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派出的文教专家的数量会不断提高。
中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
目前国际上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把国际教育服务作为一项贸易来经营,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倡导教育服务机构开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纷纷制定政策和法规,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占有更大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而我国现有绝大多数涉及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的制定严重滞后。现有政策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级政府没能把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像发展信息、旅游、商贸等产品一样,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造成各级高校认识上的混乱和操作上的困难;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没能形成合理和必需的政策框架。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也必然像其它行业一样,有一个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政策体系;国家支持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有效性和直接性还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政府也没有以直接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出发点的政策和整体规划,现有的政策也主要是教育系统本身的行业规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