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浅谈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能胜任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会应用的实用人才。本文针对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这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提出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进出口业务中采购(或生产)、包装、运输、检验检疫、报关、保险、结算、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的特点。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法律、外语、金融、保险、运输、海关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若在教学中一味地以理论为中心,只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而忽视实际操作的连续性,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作用:学习吸引力、学习收获、学习内容的理解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思维的启发等是比较小的。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解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
一、案例教学引入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是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开展案例教学法要晚于国外,目前许多高校仍很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遵循培养理论精英人才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公办本科院校。但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尤其是教学方式也应与国际缩小差距。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公办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了民办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的必然性。实现新旧教学方式的衔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在教育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重要砝码。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现实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则由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将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简化、抽象等加工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案例都是来自于国际经贸实践,并没有惟一确定的答案,因此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本科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主体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
根据对我国目前外经贸人才需求的动态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民办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科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
二、案例教学在民办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
1.精选案例
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选择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针对民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在日常的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案例选取时不易太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实际教学过程又需要按照不同章节循序渐进,不可能在不同内容之间进行大量的交叉或重复,因此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涉及若干知识面的案例,这种较综合全面的案例在实际业务中出现的机率较大,更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选用案例时应由浅入深,由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
在没有适当现成的案例可供使用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也可编写适合教学、能对加深理论学习和了解实际贸易环境有益的案例,弥补现存案例的不足,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从选择案例到编著案例是一个对教师能力要求递增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国际经贸活动的方式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些国际经贸惯例和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