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外贸发达与国贸组织参与度对应
一、引言众多研究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本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P28-44)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联系加深,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对外贸易的进步视作繁荣本国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也成为国家首脑们的关注重点,是制定国际政策的重要依据。其中进、出口总额是衡量贸易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从图1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到在1980年-2005年这26年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1980年-2000年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比较平缓,属于世界贸易的缓慢发展阶段,2001年-2005年全球贸易额激增,属于世界贸易的高速发展阶段。在世界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组织也处于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壮大之中。截至目前为止,在几大国际贸易组织中,世界贸易组织拥有150个成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个成员国,欧盟拥有25个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东盟拥有10个成员国,其中绝大部分还有新的成员国陆续加入。扩大货物生产与货物贸易并扩大服务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那么世界贸易组织(或是其他国际贸易组织)建立的初衷是否真的实现了呢?依据全球整体的数据资料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因为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组织积极活动的同时,全球贸易额的确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各个国家最关注的还是本国是否在对外贸易方面获益于国际贸易组织,这就需要我们将国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外贸发达程度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的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正如宏观和微观的差别,全球贸易和国家贸易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也不同于前者(单个研究对象不同指标的时序变化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几种多元统计的方法,以国家对外贸易为研究主体,探讨外贸发展程度和国际贸易参与程度之间的联系。
二、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类别划分
要考察国家的对外贸易发达程度,不能仅用进、出口额的高低来判断,因为进出口额也包含了其他一些经济指标(如人口、国土面积和GDP)的作用,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对众多指标的信息进行提炼,找到能够综合反映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指标,并对具有不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分类,从而为下面两节的分析做准备。
(一)研究对象
中国以及2005年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前列国家(计算总解释比例接近60%,其中排除了香港占的16%,具体参见September2006,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选取的国家见表1。所有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总额的6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将全世界进行划分,只是选取和我国对外贸易上经济往来频繁的一些国家,因为如果按区域划分,就会导致样品数太少,与变量数接近,聚类结果不会好。(P54-97)同时,之所以要选择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国家,原因之一是数据获得的便利,另一个是这些国家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较活跃的国家,研究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基本方法
在聚类指标的选取上,我们主要用到四个指标的数据: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其中各国对外贸易总额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三项指标用来消除经济总量、人口和国土面积对对外贸易总量所产生的规模(加权)作用,因此在选定具体的衡量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聚类指标时,不采用绝对指标,而全部使用相对指标。本文所使用的聚类分析指标如下:人均GDP(亿美元/万人),人均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人),每万平方公里总产值(亿美元/万平方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人均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万人)。由于上述考察变量有一定的重复成分(重复的部分相当于对同一个指标进行加权),因此要对数据降维,这里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再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筛选因子的规则是特征根大于1。
(三)依据对外贸易特点进行类别划分
1.2005年数据聚类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我们对上述7个指标进行综合,选取了两个因子,它们能解释原有变量的85.46%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好。再用这两个因子将16个国家聚类(先标准化数据,采用欧式距离平方,离差平方和最小法,层次聚类法)。将图2进行综合后,得到贸易发达程度聚类结果(分成三类):第一类: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第二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第三类:新加坡。2.2000年数据聚类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利用2000年的数据将16个国家聚类,分类结果与2005年完全相同,这表明了上述分类的稳定性,即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在2000-2005年间具有稳定性,16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基本处于三个不同的水平上。
(四)聚类说明
根据各项指标的汇总数据来看(见如表1、表2两张分类汇总图),我们发现,三个贸易类别的指标平均值差异都很大,可以用贸易发达的程度对该聚类进行解释:第一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有待完善的国家,第二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完善(发达)的国家,它的所有指标都要高于前者(除了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之外),第三类是对外贸易发展相当完善的国家,它只包含有一个国家新加坡。从两张汇总表的数据来看,该国具有高产值效率和高贸易额效率(平摊至人口和国土面积上),显然,新加坡与其他所有国家的贸易发达程度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和别国作对比。
三、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情况
(一)问题的引入
从以上分类的结果来看,不考虑新加坡(由于新加坡自成一类,该国的对外贸易比较特殊,因此在这里不将其列入进一步的分析之列),其它两类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类以亚洲国家居多,而第二类以欧美国家居多。我们知道,在全球以及区域贸易经济组织中,欧美国家的活跃程度要明显高于亚洲国家,那么这是否表明:一个国家参加的贸易经济组织越多,贸易就越发达呢?如果这个设想是正确的,那么也就验证了国际贸易组织对国家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个设想,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2005年为止我们研究的15个国家在全球的几个主要的贸易经济组织中的参与情况。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14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韩国,美国,印度,中国。世界三大区域性多边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2个):美国,加拿大;欧盟(4个):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亚太经合组织(10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印尼,俄罗斯,美国,韩国。另外,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3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
(二)数据整理以及专家打分
利用如上的参与情况,可以将待研究的15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进行专家打分。
四、外贸类型与贸易组织参与度得分的对应分析
如前所述,在第二节的分析中,除去新加坡之外,根据对外贸易相关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法将15个国家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有待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1),即对外贸易较不发达国家,包括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七国;第二类是对外贸易比较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2),即对外贸易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八国。同时在上一节的分析中,使用专家打分法将各国贸易组织参与数据进行综合得到了相应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参与程度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参与程度越高,这里的得分数据不同于前面的类别划分数据(定类数据),属于连续变化的定距数据。
(一)基本分析思想
按照文章开头的设想:一国参加的贸易组织越多,对外贸易就越发达(当然还要考虑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熟程度)。为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这里使用列联表对应分析的方法,构造一个交叉列联表,其中行表示聚类的类别,列表示贸易得分。并且这张列联表要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分值越高,其趋向于归入类别1的程度越高的趋势,如此也就证实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设想。
(二)数据预处理
为了使数据与相应的分析要求匹配,进行列联表对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列联表对应分析要求行列均为类别属性,并且频数列列表中不能出现频数为0的单元格,必须对国际贸易参与程度得分进行合理的二元化处理。经过几次试算,确定以得分4.5作为临界值,总分值=4.5为第一类,总分值4.5为第二类。(P450-483)于是,将第二节分析得到的贸易发达程度类别(分别为类别1和类别2两类)与第三节分析得到的贸易组织参与分值类别(分别为=4.5和4.5两类)进行频数交叉列联。
(三)对应分析基本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