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0833 发表于 2018-7-15 17:17:01

201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摘 要】基于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和海南省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针对海口经济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调查中师生反映的意见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现培养模式与市场的对接。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服务贸易;培养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海口经济学院的重点专业,该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外经贸专业人才。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基于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作为优秀民办高校的经验,我们尝试对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展开改革。
  1、目前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校和海南省各外贸公司、外企、国际航运公司、商业银行国际结算部、保险公司国际业务部等各类主要涉外机构缺乏沟通,不太了解目前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缺乏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几乎没有,缺乏海南外贸企业知名人士和进出口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
  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随着我国加入WTO,在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影响与日俱增,但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并不具备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局限于货物贸易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紧迫性要求极不适应,而海南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更需要大量精通国际服务贸易的人才。
  因此,为了使我校培养的外贸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实现培养模式与市场的对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对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手段、运行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价和创新。主要包括五方面:
  2.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规划与改革
  2.1.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积极吸纳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知名人士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力争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有效联动上形成亮点、创建特色。
  2.1.2 重构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由能力与课程体系、教育活动作业体系、教育保障体系三部分构成。特别要研究国际服务贸易。
  2.1.3 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
  2.1.4 重构教育活动作业体系
  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实施全过程教育,从制订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毕业指导、就业后辅导各个环节都由双方协同完成。
  2.1.5 加强教育保障体系
  包括人力资源(团队建设)、后勤保障、基础管理三个方面的保障。
  2.2 管理和评估――质量控制体系规划与改革
  2.2.1 教学组织与管理
  在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内,依据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任务仿真设计式教学、校外实操实习教学指导思想,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小组式教学组织模式。
  具体由主讲教师划分任务模块,设计课程实施方案,运用资讯、决策、设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组织教学。教学地点包括教室、图书馆IC、实习实验室、业务现场等。
  校内任务仿真实习项目模拟方式在校内实习实验室、图书馆IC等地点完成。
  校外实操实习通过在相关机构实践,完成实际项目组织教学。
  2.2.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设计式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分阶段、单元进行考核评价。
  2)诊断性评价: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制订修正方案。
  3)总结性评价:在学习(阶段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2.3 考核方法
  加强考核模式的研究与改革,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课程的特点,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做到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考核体系。
  2.2.4 成果质量:以能否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
  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合标性、适用性等指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吸纳社会及用人单位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构建校内考核、社会反馈及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评价的有效机制。
  2.3 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3.1 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教学组织模式
  建立全过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信息共享空间。
  2.3.2 教学方式:运用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教学方式。
  2.3.3 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参观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发现式、实习作业法、设计法、研究法、现场示范教学、模拟教学法等。
  2.3.4 专业实践课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1)进一步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学院的支持,建立共同参与的机制。选准专业项目,按照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的模式,建设既与学校教学组织相协调,又与企业生产研发相配套;既能供学院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企业服务社会需要的合作机制建设,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际,以专业或专业群为组织单元,以实用操作技能为载体,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与比赛活动,力争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上形成特色。
  3)开展任务式、模拟实习式、现场运作等教学方法。
  2.3.5 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2.4 运行机制与保障
  2.4.1 组织机构
  1)教学组织机构
  2)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专家咨询委员会
  2.4.2 教学组织与管理运行机制
  1)教学管理制度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组建专家委员会
  2)校企双方相互兼职
  3)聘请企业有关专家为特聘教授
  2.4.4 建立全过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信息共享空间。
  2.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园文化建设
  2.5.1 加强学生素质拓展的体系研究,构建新的第二课堂活动载体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研究,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竞赛,创建以专业为背景的报刊橱窗文化、楼道文化和寝室文化特色,培育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让学生在紧张的课(下转第213页)(上接第221页)程中感受到轻松的专业文化熏陶。
  研究和创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并作为学生的素质拓展体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记入学生的必修学分。
  2.5.2 发挥专业优势,创立专业实践平台
  在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活动内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从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视角,结合调查研究,对专业教学、运行机制和校园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价和创新。重构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由专业能力-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公共课程两部分组成,特别要研究国际服务贸易。在设计实施性教学计划、重构教育活动作业体系上,从制订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毕业指导、就业后辅导各个环节都由学校和外贸企业等涉外单位双方协同完成,从而达到改革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吸纳海南外经贸相关主管部门及外贸企业等涉外单位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构建校内考核、社会反馈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评价的有效机制。
  重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研究,创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背景的报刊橱窗文化、楼道文化和寝室文化特色,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竞赛,培育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策划能力,让学生在紧张的课程中感受到轻松的专业文化熏陶。作为学生的素质拓展体系,创立专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大学教育科学,2008(5).
  袁永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拓展服务贸易方向探讨.对外经贸,2011(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