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考察
[摘要] 机电产业是福建和东盟国家中重要的贸易产业。福建与东盟五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竞争性,又存在差异性,因此,福建应把握CAFTA与一带一路的契机,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合理引资用资,发挥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机电产品核心竞争力。[关键词] 机电产品 国际竞争力 福建 东盟
一、福建与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比较
福建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机电产品是福建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2013年,福建机电产品出口占其全部商品总出口的比重达到37.6%,东盟五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分别占其总出口比重的46.3%,38.07%,41.74%,54.59%和16.43%。因此,福建与东盟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性强。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和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一直是福建出口的主要机电产品。统计数据显示,这三大类产品占福建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为73.49%。福建和东盟五国出口的主要机电产品大体上集中在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类,这三大类产品的竞争力大小对福建和东盟五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福建与东盟五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竞争性,同时,其内部结构存在差异性。整体上看,与东盟五国相比,福建的机电产品竞争性比东盟国家强,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最强,但是从产品内部结构分析,福建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影响福建机电产品出口
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因素
福建和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竞争激烈。长期以来,福建的机电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年来已逐渐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过渡,虽然福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但是其机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显现。福建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弱,以机电音像设备为例,福建出口到东盟的机电产品是以加工组装为主的通用机械电器,相反的,福建从东盟进口的却是技术含量高的电子元器件类产品,可见双方同产业中的比较优势不同。
但是东盟五国产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新加坡、马来西亚在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生产拥有比较优势,其出口的产品也以办公用机械及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电讯器材及收录放设备、电力机械及电器为主。
(二)科研投入
福建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2000年还不到0.56%,2013年增加到1.38%,增长了 1倍多。与东盟国家相比,福建的科研投入水平仅低于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高于其他国家。泰国和马来西亚科研投入水平较低,印尼的科研投入是东盟国家中最少的。2013年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科研经费的支出占GDP比重分别的2.41%、0. 51%、0.47%。新加坡不仅重视科研投入的数量,同时注重科研成效,使新加坡的机电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三)规模经济因素
目前,福建与东盟各国基本都无法通过规模经济的生产来满足自身的消费。福建规模以上机电企业整体规模小,缺乏大型主导企业。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产业发展各有侧重,比较优势也各不相同,区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机电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程度高的新加坡。福建与东盟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比较优势,选择性地发展机电行业的不同部门,形成规模产业,再进行相互合作。
(四)FDI对机电产业的促进
FDI 对福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福建先后形成了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主体以外资为主。根据福建统计年鉴数据,截至 2013年底,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外资企业出口占 78. 6% 。由于外资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外资企业的出口贸易额大,进而增加了福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2010 年之前,福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不大,但增长迅速,自2000年以来,年出口量平均增长在37% 。2013年,外资企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 83%。
(五)政策因素
根据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降税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的关税水平不断下降,中国对东盟总体平均税率从2009年的2.8%下降到2014年的0.51% , 同时,东盟对中国平均税率也从2009年的12.8%下降到2014年的0.6%;东盟方面也做了类似的安排,这将有利于机电产业的扩张和发展,并将促进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
福建企业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的积极性不够。WTO下的贸易成员国相互间自动享用优惠,但是CAFTA框架下的关税优惠的享受,企业必须主动申请原产地证。据福建有关部门统计,福建企业输往东盟国家的货物优惠产地证FORME签证份数和金额逐年增长,但申请的货值相当少,企业积极性不够影响了其商品的竞争力。
三、提升福建机电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一)增加科研投入
持续不断的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福建创新能力薄弱,科研投入转化率不高,过渡到完全的自主创新仍需要一定的积累,因此,福建机电产业当前依然是着眼于模仿创新,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从长远看,应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自主创新。
在增加科研投入时,应将有限的科研投入集中到重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研究上。一方面,福建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投入应主要集中在微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使其发展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另一方面,对原有产业技术升级革新,主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讯设备等传统机电产品。同时,将科研投入的重点转移到一些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科研成果上。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同构加剧产业内的竞争。一方面,可以考虑将一些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经济较落后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良好的国家,这既能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又能带动产业实质性的升级。另一方面应强化机械电子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内的企业,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产业链,提升福建的机械电子及运输设备类机电产业和产品在与东盟国家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应根据机电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灵活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及时调整机电产业外商投资导向,引导外资流向竞争力强的机电产品及高技术、高附加值机电产业,积极吸引发达国家机电产业的跨国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鼓励在福建投资与建设机电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增加外资的溢出效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