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债务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讨
欧债危机的卷土重来和美债上限的纠结争执,使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救援政策显得捉襟见肘,美国债务问题已然浮现。这预示着主权债务问题开始在其他发达经济体蔓延,而不再为欧猪五国(PIIGS)①所独有。尤其是随着2011年8月5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首次将美国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AAA下调至AA+,并将其前景展望继续维持为负面,国际社会对美国主权债务风险表示普遍担忧,美元避险资产的首选地位开始削弱,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已初显端倪。尽管从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来看,往往在前一阶段爆发银行危机,而在后一阶段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Reinhart and Rogoff,2009),但这在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得以应验,着实有些意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债务到底怎么了?是否会重蹈欧债覆辙,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倒塌的连锁反应?回答此类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厘清美国债务问题的演化路径,探讨其对美国国内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其与欧债危机的不同,以期为我国外汇资产管理和主权债务监管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一、美国债务问题的历史演进
美国债务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并始终伴随着美国两百多年成长与繁荣的历史。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马尔金(Lawrence Malkin)在其著作《国债》中所论述的那样:美国生于债务,美国国债的历史甚至比联邦政府还长。由于当时战争经费的紧缺,大陆会议不得不靠发行大陆币和战争债券来为战争融资,致使美国政府1789年成立之初便背负了7500万美元的债务,这便是美国早期的国债。也许正是基于此,在美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衡预算的法则就一直占据着联邦政府财政理论的正统地位,政府的借债行为极为审慎,美国的债务问题也并未显现。事实上,美国这种财政理念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期间尽管遭受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赤字财政也开始作为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登上历史舞台,但预算平衡和减税的思想仍然占据了联邦政府财政预算的道德高地。这不仅使美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也使其在二战中大发战争横财,从而一跃成为战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宰者。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兑换体系,更是奠定了美元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
然而,事实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特里芬难题是难以解决的;美元的强势地位反而助长了美国联邦政府发展债务经济的野心,并最终促使美国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回顾战后美国债务问题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美国由债权国向债务国的转变阶段。在此期间,美国既经历了美元作用等同于黄金的辉煌,也遭遇了黄金大量外流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尴尬,但这似乎并没有撼动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整个70年代,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石油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美元的表现依然坚挺,美元债务也十分有限。据统计,1971-1979年美国国债总额由3030亿美元增加到6403亿美元,实际GDP则由10800亿美元增加到25010亿美元(见图1),美国仍保留着债权国的地位。此后,美国国债开始迅速膨胀,财政赤字逐年增加,不断侵蚀其国际净债权,并最终颠覆了美国长达70年的债权国地位。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国际净债权在1980年达到创纪录的3608亿美元后,便急剧降低;截止到1985年底,美国海外资产总额为9524亿美元,外国在美国净资产为10598亿美元,净负债达1074亿美元,美国已然成为净债务国②。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1年,是美国国债的波动调整期,呈近似倒U型变化趋势。以1993年为拐点,我们基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美国国债占GDP比重分为持续上升期和平稳下降期(见图2)。在1993年以前,由于美国政府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和减税政策,尤其是海湾战争的巨额军费支出,使得美国政府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得不靠大力吸引国际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来缓解财政难题。为此,该时期美国的国债占GDP比重持续上升,由1986年的39.5%上升至1993年的49.3%,增幅近十个百分点。而此后,在克林顿政府的极力倡导下,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并大刀阔斧地推行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经济振兴计划,从而使国债占GDP比重平稳下降,财政赤字显著降低,甚至出现短暂盈余。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2011年发布的《长期预算展望》(The Long-Term Budget Outlook)统计显示,美国国债占GDP比重由1994年的49.2%降至2001年的32.5%,且1998-2011年出现了美国近30年来罕见的财政盈余,财政状况趋于好转。
第三阶段,2001年尤其是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债务问题急剧恶化。尽管美国国债的平稳下降,曾经让美国人对其在2013年前完全摆脱债务充满期待(朱自刚,2001),但是网络泡沫、911事件及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使美国债务的变动完全背离了起初的美好愿景。美国国债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不仅没有消亡的迹象,反而迅速膨胀(陈建奇、张原,2010)。根据CBO的统计(CBO,2011),2001-2007年美国国债总额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33196亿美元升至次贷危机爆发前的50351亿美元,其占GDP比重也由32.5%升至36.2%(见图2)。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其一,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和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迫使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由2001年的19.5%降至2004年的16.1%;其二,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筹款和贸易赤字的持续累积,致使政府财政赤字水平迅速提升,美国债务问题日渐凸显。
而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则使美国债务问题急剧恶化。在治理危机的过程中,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逐年下滑的背景下,企图通过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刺激美国经济增长。此举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美国金融业,但大规模的救市资金却加剧了美国本已十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美国国债规模一路飙升,并最终在2011年5月达到14.3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债务规模已超过国内GDP的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