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形势下我国技术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技术贸易的发展分析离不开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技术贸易的统计比较分散。商务部统计的技术贸易,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海关统计的技术贸易,多指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是物化的技术贸易,总体属于货物贸易的范畴。科技部对技术市场的统计体系里,也有部分技术进出口的内容。本文的分析以商务部的技术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了海关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统计数据。一、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后下行压力增大
目前我国技术贸易在长期持续增长后,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行压力增加。据商务部统计,21世纪初至2013年是我国技术贸易快速增长期,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技术进口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进、出口双双上升;进出口总额则一直保持上升,从2006年的225.8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931. 1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2. 4%;随后受外部经济的影响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2015年为545.2亿美元,略低于2014年的水平但降幅趋缓,进、出口连续2年呈双下降趋势(见图1)。
海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与商务部的技术贸易进出口数据存在一定差距,但两者显示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据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至2013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期(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105.6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12185.2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2. 1%,随后受外部经济的影响而持续下降,2015年进出口总额为12032. 69亿美元,低于2014年的水平,进口、出口呈双下降趋势(见图2)。
(二)进出口差额波动较大但总体趋向平稳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除2013年外,我国技术贸易均为逆差,但逆差幅度有收窄趋势,最近2年逆差保持在20亿美元上下,2015年逆差不足14. 15亿美元。2013年,由于技术出口大幅增加,我国技术贸易顺差近64亿美元。(见图3)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化的技术贸易顺差经历快速上升后渐趋平缓。据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逆差为176.6亿美元,2004年首次实现顺差,其后顺差逐年增大,2014年达到最高值1091. 23亿美元,2015年受外部经济的影响,略降至1071. 55亿美元(见图4)。
(三)技术贸易行业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为主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技术出口主要行业以计算机服务业发展最为迅猛。2015年位居前2位的计算机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率分别高达147. 3%和18. 3%,占技术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 2%和15%;软件业出口占我国技术出口总额的比重曾经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自2014年以来连续下滑,2015年占比仅为14. 7%,居第三位;专业技术服务业出口增长较快,合同金额同比增长79.1%,居第四位。我国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15年在我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中占比高达82. 8%,技术引进前十大行业中除房地产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外,其余均为制造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据海关统计,我国高新技术贸易产品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为主,近年来这两类产品相加,在技术贸易进出口中所占比重维持在70%以上,2015年更高达80%,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四项相加不足10%。
(四)技术进出口高附加值领域逆势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共登记技术出口合同金额264亿美元。其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技术费占合同金额的88%,比2014年度提高25. 3%。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出口合同金额占我国技术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 7%,依然是我国技术出口的绝对主力。专有技术许可或转让合同金额同比增长81. 3%,专利技术许可或转让合同金额同比增长24.7倍。2015年专有技术许可或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专利技术的许可或转让分别位居我国技术引进方式前三位,三项相加占我国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超过90%。其中,以专有技术许可或转让方式实现的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占我国技术引进总额的52. 4%,是我国技术引进的最主要方式。
(五)技术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据商务部统计,外商投资企业为我国第一大技术进出口企业类型。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出口、进口合同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70. 7%和65. 3%;民营企业技术出口、进口合同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2. 7%和21. 3%,位居第二;国有企业技术出口、进口总额双双下降,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 2%和7%。
(六)技术进出口主要目的地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技术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超过130个,其中美国(43.0%)、中国香港和日本是前三大目的地,三者总计占我国技术出口总额的57. 6%。我国技术引进的来源国家和地区达77个,但引进国别(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美国(33.3%)依然是我国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欧盟位居第二,日本居第三位,三者总计占我国技术引进总额的82%。
(七)我国技术贸易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技术进出口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5年仅排名第一、第二的北京和上海占我国技术出口总额的比重就超过了55%;进口最多的广东、江苏两省占我国技术进口总额的比重超过47%。东部地区十一省市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占我国技术引进总额的85. 2%,技术进口、出口前十大省市中,东部地区均占据八席。近3年来,上海技术贸易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国第一,但在全国占比有下降趋势,每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2015年在全国占比约为15. 7%。
二、我国技术贸易面临问题
(一)技术贸易规模偏小
近年来我国的技术贸易虽有长足发展,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过小,出口尤其不足。据海关数据统计,近十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我国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每年基本维持在30%左右,其中出口规模在我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中基本维持在15% N17%之间,商务部统计的技术贸易规模比海关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数据小一半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贸易在全球中所占的份额更是偏小。以全球软件市场为例,目前全球软件市场70%以上的份额被欧美占领,中国在全球软件市场的排名非常落后,甚至低于印度。
(二) 硬技术占比过高,软技术不容乐观
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技术服务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进出口总额占比不到10%,而硬技术进出口总额占比高达90%以上。我国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在硬件技术出口中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少、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附加值小等问题。商务部统计数据中虽然软技术占比较高,但总体技术规模数据偏小。
(三)技术贸易主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技术贸易进出口中,外资企业占比过大,内资企业作用有待加强。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基地转入我国,这虽然增加了我国技术贸易出口量,但技术出口的附加值留在我国极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基本控制在外方手里,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其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四)技术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我国技术贸易摩擦呈逐步加剧趋势,从1996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全球对外贸易中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遭遇设限呈增长态势,高科技产品成为调查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也依然严重。涉及实用新型等专利纠纷的机电、轻工、医药等产品出口频繁遭遇调查。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
(五)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考验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的产权意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在与各国的经济交往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屡因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了解不足而在国外遭受打压,一旦面对知识产权诉讼,更是缺乏应对和应急机制。当前国外企业一般设有知识产权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卓有成效,而我国不少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没有设置知识产权部门,人才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也不到位。
三、我国技术贸易发展对策
(一)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我国技术贸易新发展
健全技术贸易发展促进机制,建议设立国家层面和上海等重点省市政府层面的全国技术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加强对技术贸易的宏观指导,协调各部门各省市出台促进政策。整合政策资源,探索促进技术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外汇、海关等支持政策。构建技术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健全技术贸易统计体系,加强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实现数据全覆盖,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监测预警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合理布局我国东西部技术贸易发展规划,以东部带动西部技术贸易的发展,发挥北京、上海等基础较好城市的带动作用。
(二)延长高新技术产业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延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产业链,重点加强产业链自主研发设计和服务这两个高附加值环节。及时把握制造业信息化互联网化发展趋势,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理性选择自主研发方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制定自主研发规划,与企业的发展定位、产品特色相结合,以特色求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在培育特色产品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品牌优势产品,努力培育重点产品,赢得持久核心竞争力。
(三)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技术贸易多双边合作
积极拓展双边多边技术贸易合作渠道,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切入点,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加强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好技术贸易平台,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的作用,依托其建立和完善技术贸易企业和项目数据库。大力培育技术贸易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重点城市技术促进机构网络布局和建设。发挥商协会与境外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技术贸易合作机制,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外企业间技术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引导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或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技术研究交流合作。营造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WTO等机构关于技术贸易国际规则谈判。
(四)扬长避短,科学应对贸易壁垒
千方百计分化瓦解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封锁,寻找更多的曲线救国途径。加强对国外政府和产品生产与定价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对国外经济政策与生产的数据进行搜集与分析研究,找出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核心突破口。未雨绸缪,深入分析我国出口主要市场的各种进口标准,分析其对我国产业影响的利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学习和研究贸易相关规定,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国际贸易相关规定和协}义完善我国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修订关于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国禁止进口(出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等,完善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的登记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技术贸易的管理、促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将侵权列入严重犯罪的种类。借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及预警机制经验,尽快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建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预警的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为地方机构及企业调查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信息提供方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在内部设立知识产权部门,塑造和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技术贸易企业与政府、行业机构合作携手保护知识产权。
(六)注重技术贸易人才引进与培养
重点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培育技术中介结构与技术进出口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技术中介服务人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加大引才引智力度,采取核心人才引进、团队引进和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新兴产业人才。创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加大高层次引才平台载体建设,利用高新园区、科创园区、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和载体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奖励、入住人才公寓、服务保障等多方面举措,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责任编辑:白宇)
[版权归原杂志和作者所有,m.摘录自《国际贸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仅供学习参考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