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572 发表于 2018-7-15 13:31:48

2018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前,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为推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与产业内部优化升级;着力推动与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利用临空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产业升级同步,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投资与合作。  关键词: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62-04  [作者简介]王晓玲(198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王玥(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生。  [基金项目]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JYC08);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BJL042)。  一、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内涵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趋势或过程。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转变。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生产方式从传统乡村式的农业(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非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其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简单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并不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在产业支撑、生活方式、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的转型升级、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更多强调新型、统筹、可持续,新型城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理论  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需求和供给效应对新型城镇化产生影响。  (一)需求效应  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高污染高能耗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高精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比重不断增加,从而对资源和空间产生了新的需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要素市场、交易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高速运转,从而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供给效应  从宏观来看,产业转型升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力,提升地区的财税收入,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资金的周转和运用,提高城镇建设效益。从微观来看,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改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从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三、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城镇化水平指标公式为:PU=U/P100%,U表示城镇人口,P表示总人口。黑龙江省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从1978年的359%提高到2013年的5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  (二)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城镇人口年均增速为083%。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8%,其中,20%进入哈尔滨市,27%进入地级城市,53%进入县城和小城镇。  随着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全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垦区173万人口和林区205万人口中相当一部分进城就业,增加了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数量。同时伴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改善、限制因素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愿望也日益迫切。但也存在农民对离开农村后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顾虑和进城后社保、就业、医疗等保障制度难以接续等问题。  (三)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黑龙江省农垦、森工局场等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集聚了垦区、林区转移人口和周边县市转移人口。农民进城后,产生的新需求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也为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四)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良好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总体状况良好。20132014年,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工业废弃物倾倒实现零丢弃,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2013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同比增长42%,达到7004万亩,总产值1610亿元,占全国绿色食品总产值的1/6,居全国第一位。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促进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的同时,黑龙江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累计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棚改房等合计2967万套。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率逐步提高。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8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93%,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21万人,比2000年增加6044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 四、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近年来,黑龙江省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9952014年黑龙江省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指数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表明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程度不断加深。  (一)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人口流动  产业转型升级使现代农业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规模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能够从土地中脱离出来。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也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促使其向城里转移。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收入的提高也吸引农民进城。  (二)产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需求  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837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402亿元,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二是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有所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的比重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提升了新型城镇化水平。  (三)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  黑龙江省不断进行产业优化升级,透过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增强城镇间的联系度,促进城镇间信息化和新型化。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建设铁路网,以哈尔滨市为枢纽,以哈黑铁路、绥满铁路、大连至同江铁路为主通道,以沿边铁路为外环线,面向俄罗斯扇形辐射,极大地提高城镇运输效率;建设航空网,扩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实现内外整体连接,为城镇的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化的交流与发展模式提供了硬件支持;以地铁为新突破口的立体交通体系极大促进了人员、技术的流动。产业升级对城镇人口产生连锁反应,使生活在乡村的人更方便地到城市工作、生活、定居,从而加速了人口的城镇化。快速通达的交通连通了大城小镇,真正做到了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五、对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与产业内部优化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既包括产业间升级,即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向第二、三产业占较大比重过渡,也包括产业内升级,即实现技术纵向深化、集约化,使产业内部优化升级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应着重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机械化农业,利用现代的产业化科技使农业作业集中化、高效化,从而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优化生产组合,建设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营运体系,提升第一产业经济效益,使其逐渐与第二、三产业接轨。  (二)着力推动与农业相关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要解决产业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匹配的问题,合理发展农业相关经济,推动与农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产业,注重农产品的营销和品牌的创建活动,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综合考虑黑龙江省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才能最大地发挥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利用临空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机场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临空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黑龙江省正致力于发展哈尔滨、大庆等地区临空经济,以此为基点,引领当地城市群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动力。要充分利用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如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高科技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的兴起和集聚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助推力,借助产业转型、产业集聚的强大吸引力,推进产城融合,吸纳人口集聚,带动当地居民创业就业,拉动消费需求,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四)与产业升级同步,增加就业岗位  发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转移人口专业知识培训,健立并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就业创业服务。  (五)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投资与合作  充分利用政府产业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营造全民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同时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吸引外资,在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李晓斌.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求实,2015(2):59-64.  多淑杰.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机理分析.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15-19.  马文成,魏文华.安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特区经济,2012(6):181-183.  关学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现代商贸工业,2016(14):135-1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