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省高校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黑龙江省调方式、转结构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高校区位分布和行业背景的基础上,在高等教育层面提出打破传统教学科研组织形态,为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契合地缘产业发展优势,科学定位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高校优势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协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高校;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52-02 [作者简介]孙辉(198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电信学院办公室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郝婉丽(198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会计,经济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程志刚(1979-),男,汉族,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办公室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及其战略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黑龙江省高校服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G329)。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物质支撑;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来自于人力和科研方面的智力支持。概括而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中,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应呈现出互为依托、相互支撑和协同演进的发展关系。伴随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引导产业结构转型,我国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重要载体,地方高校势必将发挥出愈发重要的作用。 一、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为推进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黑龙江省于2010年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现代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类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范畴。2011年,以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为载体,黑龙江省再次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矿产钢铁产业、煤化石化产业、林产品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十大重点产业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凝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侧重和发展内涵。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提出谋振兴、创新路要求,强调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黑龙江省指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方向。 二、黑龙江省高校区位分布和行业背景 黑龙江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9所,其中地处哈尔滨50所,牡丹江6所,齐齐哈尔和大庆各5所,佳木斯4所,绥化2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黑河以及大兴安岭各1所。79 所普通高校中,具有本科培养层次的26 所,地处哈尔滨16所,大庆3所,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各2所,佳木斯、绥化和黑河各1所。具备农业、林业以及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背景的高校有14所,其中农业(农垦)背景9所,林业背景2所,煤炭背景2所,石油背景1所,占全部高校数量的177%,而这些具备地方特色产业属性的高校中具备本科培养层次的仅有5所。如果将培养侧重定位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则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2所高校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3所高校在服务省内特殊行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总体而言,黑龙江省高校在支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方面,智力支撑效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黑龙江省高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新兴产业发展之所以被赋予战略属性,关键是因为技术引领和对于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但并不是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哪些产业,地方发展层面就需要照搬哪些产业。如果在学科优势、科研方向和产业链条配套等层面并不具备发展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期沉淀,那么盲目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难免陷于无根之木的发展窘境。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方层面的培育路径和发展重点,一定要契合地方学科优势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基础。 (一)打破传统教学科研组织形态,为学科交叉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结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全局观念,改革现行学科组织的设置方式和运行机制,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新兴专业的萌发提供成长环境。为此,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第一,淡化学院、系部和专业之间的传统界限,鼓励和提倡各级教科研组织之间相互合作、支撑与补充;第二,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客观发展规律,调整教学、科研等学术组织的配置方式,改革单纯以学科作为标准的学术组织划分形式。要面向社会拓展组织视阈,广泛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第三,改变专业就是课程组合的传统认识,弱化办专业仅由教研室自己实施的传统模式。要构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以多教学主题组合实现差异化的专业化;第四,为交叉学科积极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使教学与科研摆脱孤立和局限的发展视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推动新兴学科出现。 (二)契合地缘产业发展优势,科学定位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等素质应该达到培养标准的综合预期。黑龙江省高校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关键在于精准摸清诸如石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煤炭洁净利用、生物质能源等地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并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等维度转化为对于人才培养的综合考量。为此,第一,加强对于专业领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跟踪,定期组织教研、科研骨干深入区域战略性新兴企业内部了解产业运行实际;第二,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层次合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与相关产业进行广泛交流;第三,邀请新兴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顾问,定期对高校课程设置、生产实习和工程实训等提出建设意见,促使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三)依托高校优势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协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黑龙江省具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可以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的学科优势,协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哈尔滨锅炉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具有行业背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研优势,协同进行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提高知识溢出在联盟间的流动和衍生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兴产业共有技术性问题的协同创新。 黑龙江省具有黑色能源优势。可以由东北石油大学牵头,黑龙江科技大学配合,联合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宝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哈尔滨煤炭设计研究院、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等省内外高校、煤炭大型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建设黑色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研发平台。平台搭建过程可以承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优势,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实现黑色能源的梯次开发、循环利用和延伸产业链条方面进行协同攻关。 黑龙江省具备农、林种植产业地缘禀赋。但在耕作效率及精深加工层面,都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借助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契机和平台基础,可以由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大荒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创新联盟。除在精深加工层面加强联盟内部的科研协同,更应在先进农机装备制造方面借力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平台优势,强项联合、协同攻关。 四、结语 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鲜元素,不断促进学科专业分支繁荣。为此,地方高校是要拓展视阈,开放办学,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企业,结合地方优势资源联合办学,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人才真正能够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此外,建议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加紧制定和及时更新相关行业标准,为高校科学制定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标准参考。 [参考文献] 霍影,张凤武 嵌入省域产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群集群发展模式研究创新驱动视阈下以黑龙江省高校学科群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2(10):50-5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