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资源型城市发展评价及转型决策体系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资源型城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当前资源枯竭引起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兴衰,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科学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构建客观、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发展进程和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
转型指事物形态或模式的转换,发展转型则指经济形态或模式的变化,因此,一定程度上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以理解为资源型城市调整城市内部的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以及创立新的经济发展目标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以以改变经济体制为转变方式,也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结构来完成转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经济模式、经济要素、转型路径等多方面问题。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模糊可以被理解为事物含糊不清、边界不分明,界限不清晰的存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是指通过定量分析判断模糊对象的性质,运用数学运算对模糊的事物进行处理的一种评价模糊对象的数学方法,它可以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化。
模糊综合评价是将影响事物的多种模糊因素,设置成评价指标,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对其做出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级综合评价,多适用于制约因素较少的模糊情况;另一种则是多级综合评价,多级综合评价所评价的模糊对象受制约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就要将这些影响因素按属性分类,先对初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对高级指标进行评价,这样按阶段评价直至最高层,从而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1.建立评价指标集
设U={U1,U2,U3,Un}为评价指标集,按某些属性将U中的元素分为S个子集:则U={U1,U2,U3,Un},Ui={Ui1,Ui2,Ui3,Uin}i=1,2...,s
2.建立评价集
设V={V1,V2..Vk}为评判集。将评价指标按照程度分为k个等级。
3.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集
影响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最重的因素即是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是否合理。由于各制约因素即评价指标对事物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对模糊事物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按指标对事物的重要程度,合理的给各评价指标安排对应的权重。
4.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每一个子集U,分别作出综合评价。若R1为Ui,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于是得到评判向量:B=PR=(b1,b2,...bn),式中的,为模糊算子,其中评价模型中取M型算子。这四种模型分别适用于对事物不同的综合方式,其通过不同的运算来表现。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体系构建要结合资源型城市自我优势、自身特点,按照统一的选取标准和评价方法,客观科学的确定评价指标、分配权重,从而建立合理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的真实有效、客观全面、科学合理。在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确保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与动态性,从系统和整体性出发,保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比性,只有坚持以上原则,才能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糊综合评价,要结合城市的现实情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评价指标体系。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言,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社会、资源、经济与环境,其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构建资源型城市模糊评价指标体系首要考虑的因素,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评价,应该把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联系起来,组成科学的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资源型城市的模糊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要做到真实有效,即能够反映出:城市的基本社会状况,包括对生活水平、医疗环境、贫困程度等的合理评价;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合理,城市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长久性;城市转型对改善自然环境所能做出的贡献度,以及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的科学合理性等。
(四)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利用层次分析确定社会、资源、经济与环境四大制约因素的权重比例,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反映各自的发展规模与趋势。
1.经济指标系统。经济发展能力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根本性指标,城市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保障,换言之,经济发展是发展和谐城市、保护城市环境、节约城市资源的基础。因此,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相比于其他城市而言难度更大,因为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枯竭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GDP作为综合性指标,是反映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评价指标,与此同时,经济结构指标补充衡量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为能够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经济指标系统,通常包括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以及经济转型能力。
2.社会指标系统。努力发展接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而新兴产业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人才,以及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由此看来,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大力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基于以上目标,本文选取了教育经费、社会生活水平以及社会保障能力等作为社会指标。
3.环境指标系统。环境指标系统包括环境改善度与环境破坏度两大方面。环境改善度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考察:主要包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环保活动费用;环境破坏度则包括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因素。
4.资源指标系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面临着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缺乏的窘境。然而,随着对资源的消耗加剧,造成自然资源的存量的锐减,环境污染加重,于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本文将资源指标确定为资源开采与资源产量。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及转型决策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
本节在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整体性和科学性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上节的四大评价指标系统,构建如表3-1所示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标准化指标值
资源型城市的模糊综合评价,要通过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理想值与最差值反映真实的实际情况,得出更加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发展现状,考虑其未来发展趋势,确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理想值与最差值。由于评价指标可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这两类指标的函数为: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后为:0.0838,0.1377,0.5462,0.2323即为权重向量。计算得max=4.0511,CI=0.0170,CR=CI/RI=0.01910.10,满足一致性要求。并且根据上一节每个子系统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到每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
3.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A=BR进行。其中:A为综合评价值;B为各准则层评价值;R为B的权重。然后,根据指标计算结果,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级描述相对照,设定0.80A1为发展状况很好;0A0.80为发展状况一般,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型决策。据此判定具体的资源型城市是否需要转型。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决策的基本原则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决策要以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并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经济效益准则。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益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模相关的城市经济系统运行效益,它的实现主要通过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受社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与土地利用情况影响的城市开发建设效益。
2.社会公平准则。城市教育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福利事业、政治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拒绝种族歧视等都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因此,制定合理的社会发展制度、颁布有效的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是实现社会公平理想的重点。与此同时,资源型城市政府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障社会成员享受平等福利的过程中,要制定可以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规划,从而引导城市快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3.环境价值准则。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价值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间接功能上,包括空气质量的好坏,水资源的利用率等。与此同时,自然环境景观还可以调节人类的心情、改善人类的生理健康,从而体现环境的有效价值。
4.资源开发利用准则。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消耗的同时,资源存量也在不断地降低,因此,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就成为资源型城市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应改变现有发展路径,倡导能源节约,将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转换。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决策的程序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决策要以城市发展现实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目标作为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对任何工作的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资源型城市有关事务进行决策时,首先就要确定一个决策目标,然后以决策目标为前提,开展基本工作。资源型城市的在进行转型决策的过程中,政府应确立转型的方向目标、产业目标以及创新目标,在明确各项目标后,围绕决策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2.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具有涵盖性与代表性的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通常情况下,资源型城市在进行决策时,决策主体应根据要决策事务的客观实际情况,确定可以达到决策目标的备选方案数量,备选方案的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确保方案足够全面与典型。全面即涵盖性是指拟定的备选方案包含所有具备可实施性的可能方案,典型即代表性是指各备选方案呈相互排斥的关系。决策主体在拟定备选方案时,应找出有效的限制性因素,根据限定因素原理对备选方案进行抉择。
3.评价备选方案。一般情况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决策方案的评价包括借鉴其他实践经验、采取真实有效实验以及分析研究实际可行性。通常将评价决策方法分为主观决策法与计量决策法,将决策原则量化为评价标准指标。与此同时,可根据资源型城市决策目标确定必达目标与愿望达成目标两个衡量尺度,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效地进行结合,从而满足资源型城市决策者对备选方案的整体评价,为决策者对最终方案的确定做出合理判断。
4.选定最优方案。在经历拟定与评价备选方案后,决策者应以决策目标为基础,依照决策原则,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后,确定最终的可行性方案即最优方案。
四、结论
当前,全球资源储量锐减,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建立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具体包括根据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与构建原则,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制约因素,构建了资源型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完成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与转型决策的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郑伯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及案例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2).
陈荣平.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转型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城市规划汇刊,2013(7).
谢守祥.矿区产业结构演变对矿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煤炭经济研究,2014(6).
刘祥,孟浩.创新集成: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城市问题,2015(11).
论文代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