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6527 发表于 2018-7-15 12:18:28

2018论劳动力商品形象的虚拟性——基于商品内在规定的视角

[作者简介]史九领(1991-),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前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力时指出,要从商品的消费中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占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这种独特的商品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虽然这里马克思所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力,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里马克思对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做出了肯定的论断。然而,马克思在推断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前,是先认为货币所有者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这样一种商品,然后指出这种商品的特点是其使用价值是劳动的源泉,最后得出结论是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这种以需求为导向而非从商品的内在规定性得出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长期以来,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着重研究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并以此作为判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的依据,如蒋学模(1994),卫兴华(2000),冯丛林(2001)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基于商品的本质规定做出否定劳动力是商品的论断:钱津(2005)认为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是契约关系而非交换关系,因此劳动力并不是商品;关柏春(2005),朱富强(2005)等学者指出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一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不同,因而不能将劳动力视为商品。这些研究虽然指出了劳动力商品论断的逻辑过程的不足,但并没有基于商品的内在规定对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予以论证,也没有很好地解释市场上劳动力仍然要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性。因此,有必要基于商品本质的内在规定对劳动力的商品属性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分析,从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
二、商品内在规定的两个基本属性
按照商品的经验规定,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因此,商品内在包含两层含义:商品必须是私人劳动产品,其产权必须清晰明确;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首先应该表现为人类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上所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的制造是任何社会形态下人类生存活动的永恒主题。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即劳动产品就不应该作为生产者自己直接使用的生产资料而是为了进行交换才生产的。因此,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证明。然而商品自己不能到市场上去,自己不能独自进行交换,为了完成商品交换,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这种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必须以商品的私有产权为基础,因此,商品交换的前提是进行交换的商品必须具备完整的私有产权。但具有清晰完备的私人产权并不能保证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商品交换能否顺利进行还要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否满足买者的需要。对于商品占有者而言,商品只是一种交换手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过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促使他进行交换的动机是通过让渡自己的商品,来换取一个具有能够满足他本人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商品。单纯的劳动产品并不一定具有价值,有价值的产品才能进行交换,商品与劳动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用于交换,只要是用于交换就是商品,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
三、劳动力不能满足商品的内在规定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劳动力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马克思看来,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能否找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取决于工人是否能够自由出让劳动力以及除此之外他是否还具有其他生产资料。但这两个条件这也只是侧重了商品的交换特性:工人能够自由出让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说明工人拥有劳动力无可争辩的私人产权,具有对劳动力进行任意处置且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除了劳动力之外,工人不具有其他任何生产资料,说明工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其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然而这种论断忽略了商品含义的另外一个特性,即商品存在的基础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把劳动力看成是商品,那么就无异于说劳动力是一种劳动产品。既然是劳动产品,那么劳动力生产过程中起生产作用的劳动是怎样的呢?在劳动力的价值形成过程中又是谁作为活的酵母把这部分死的要素的价值转移到劳动力的呢?很明显,这种劳动根本无法明确找到,因为人类生存本身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才渐渐与自然分离开来,但劳动力再生产所依赖的载体并非人类能完全控制和创造的结果,而是自然力和人类的生理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用一种人类劳动将其再生产出来。当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时候,也仅仅是做了一种简单的等价转换,认为劳动力的价值应该等价于维持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种简单的等价处理反而使得劳动价值论备受诘难。
四、劳动力虚拟商品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组织机制是市场,而市场经济是一种仅仅只受市场调节、指导和控制的经济体制,商品生产和分配的秩序全都被委托给了这个自发调节的机制。[1]P123在商品这个概念的帮助下,市场机制得以容纳工业生产的各个要素,任何工业生产的要素都可以被视为是为了销售而被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作为工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它必须被市场组织起来,而事实上劳动力市场又构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最核心的部分,它像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样连接着其他所有市场,共同编制联合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土地、货币一样,劳动力的商品形象完全是虚拟出来的,以便于劳动力能实实在在地在市场上被购买和出售。这种虚拟的商品形象使得劳动力的实际市场被组织起来了,其功能是制造所有商品的相互一致的相对市场价值。马克思坚持将劳动力价格和普通商品价格相类比,没有意识到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一样,也是不合理的范畴,这种矛盾深刻地影响了剩余价值论本身的建构[2]。事实上,劳动力的这种虚拟的商品提供了一个关于整个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并且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社会上的所有制度。市场要组织所有的工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和分配就势必不能避开劳动力这种核心要素,这就需要进一步组织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正是在劳动力这种虚拟商品形象的帮助下,它们的实际市场才得以建立起来,虚拟商品在市场上的买卖行为为整个市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五、结语
通过对商品固有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劳动力的商品形式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的规定只是侧重了商品的交换属性,忽略了商品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劳动产品,劳动力既非劳动创造的产品,也非用于出售才存在的,而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另一个名称而已,它是人类生存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劳动力在市场上被出售以换取其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拥有一定价格,这种价格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而劳动力价格表现的基础劳动力价值是一种虚拟价值。劳动力虚拟商品形象是资本主义商品化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组织机制决定着劳动力必须采取商品形式,以便在市场上能更好的被购买和出售。劳动力作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要素,它一旦成为商品就为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从此,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得以普遍化,资本家的货币就不再是干巴巴的金钱了,而成了吸吮、榨取工人血液的血淋淋的资本,资本主义生产工厂从此变成了撒旦的磨坊。
[参考文献]
[1]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孟捷.劳动力价值再定义与剩余价值的重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4):71-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论劳动力商品形象的虚拟性——基于商品内在规定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