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3207 发表于 2018-7-14 18:46:39

2018中国渐进式改革经济隐患凸显

  对于下一阶段面临的,从短期来看主要是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其中隐含着几个问题。
  第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没有被有效率地分配,或者说没有被公平分配。即“二八现象”,我国所创造的80%的利润被20%的人所分享。其他的,例如人口就相对贫困。现在农业产出占GDP 的份额只有15%,但农业所维持的人口占全国60%.农业吸纳50%的劳动力。也就是说,15%的经济承载着总劳动力的50%,承载着总人口的60%.可以看出,这是突出的二元结构的矛盾,所以这对下一阶段经济的增长会造成。这也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
  第二,体系的脆弱性值得高度关注,包括对人民币从中长期来看是否该升值的问题。因为在经济学上所有的判断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都是基于的经常项目收支做出的判断,而这里面没有包括我国的服务业以及脆弱的金融体系。如果把这些因素算进去,人民币究竟应该升值还是贬值这是个还需要重新评价的问题。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主要反映在银行的质量不高的资产负债,以及政府垄断定价所形成的一种低效率运行的特征上。
  我们注意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占了主导地位,而传统业务中85%以上的利润来自于存贷款息差,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都是存贷款息差。而现在国务院为保证四大银行能够稳定上市,制定了垄断性的存贷款利率,这种息差已经达到国内外都罕见的高度。国际上平均的息差是1.5~2个百分点,北美比较高,是2.5个百分点,中国是5~6个百分点,再加上存款上面封顶,贷款可以上浮70%,所以存贷款利率的实际息差要远大于法定息差。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在调控中为了保护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中长期利益。   
  第三,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很大的改变。总体上看还是基本延续了一种粗放型增长的格局,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数据比较:从2002年4月到2004年3月,在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信贷规模扩张了5万多亿元,而我国从1952年到2002年3月底,50年的时间里总共贷款才11万亿元。所以这5万亿元信贷出笼后,全国到处都是工地,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期货热,就只差股票热还没热起来。现在产业投资的机会比较好,热钱都流向产业,包括炒钢铁、木材、煤炭、水泥、焦炭、电解铝和部分有色金属,炒作后的结果跟1992年、1993年的情况非常类似,这说明银行自身的一种冲动。
  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而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尽管还是讲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的结果是积极的,两年贷出5万多亿元怎么也不能说是稳健的,而是一种过分的冲动,冲动加上结构性的扭曲尽管带来了短期的高涨和局部的热潮,但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
  如果要采取什么措施的话,我觉得应该进行大力度的结构性调整,把贷款更多的投向能够创造就业的部门、中小、非国有经济部门和服务类企业。
  以上的是当前经济运行方面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包括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包括我国脆弱的保障体系、包括全社会综合投资效率低下,这都是影响经济短期增长,从而会对长期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2003年下半年至今所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措施,下半年会初见成效,但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怎么也会在8%以上,所以全年平均下来看,实现9%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在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加快改革步伐,这里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改革不推进的话,将使中国经济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率降低。
  中长期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安全问题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我想应该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中国作为转轨国家的特有问题两方面来把握。
  涉及经济安全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安全问题。从共性问题上看,中国面临着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粮食、淡水、石油、铁矿石。在国家发改委列举的45种矿产资源中,我国有20种存在安全问题。可能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化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所以这是共性问题,不用过分担心,但要高度重视。不是缺了就没有了,这些资源多数是可贸易商品,但其中有技巧,比如如何规避价格风险。
  例如石油,我国2004年进口原油可能会超过1亿吨,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但我国在世界的原油定价机制上和油价形成中都少有话语权。石油期货、石油价格被美国、日本为主导的资本和一些欧洲资本所掌握。
  我们建议应允许国内大的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同时在国内建立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让别的国家也来关注你的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在国际商品市场主要产品价格形成上要有发言权。以前我国的农产品期货没人看,但现在美英期货经理与交易商也开始关注中国期货市场的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不是有没有资源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而充足地拥有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而是要在贸易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安全问题,即资源安全问题。
  第二个安全是产业安全,目前经济学界关于中国产业空心化以及拉美化倾向的讨论是最近很热的话题,担心过度开放会使中国产业都控制在国际资本手里,如轿车业。
  中国资本项目还没开放,如果逐渐开放,我国的银行业、保险业,外资控股会越来越多。很显然的道理,制造业的利润很大部分给了跨国公司。还有我国的大企业在海外上市,中国电力、中国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些所有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确实存在产业安全问题。
  特别是对开放度的把握,我觉得有必要慎重一点,至少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是毫无必要的。也许在改革开放前十几年还有必要,比如三免五减,所得税从低,那么到现在已经到了深度开放的时候,已经加入WTO ,而且人家已经对政策优惠不看重的前提下,超国民待遇就毫无必要了。
  第三就是金融安全。之所以把它单独列于产业安全之外,是因为二战后全球爆发的经济危机,90%以上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而古典意义上的传统经济危机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以经济危机为先导或者说以金融危机为突破口爆发的。   
  2007年是国内银行业的大限,2007年1月1日后,国外银行可以开展本币业务即人民币的存贷款业务。也就是说国内银行的低效率、落后技术、脆弱的财务资产负债状况会经历更严峻的挑战。中国经济存在20年高增长的可能性,但对金融领域是否能稳定重构需要高度关注,要看是否能实现平稳转轨,这其中也包括商业保险与社保体制效率的提高。这三大点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国渐进式改革经济隐患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