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5433 发表于 2018-7-14 18:07:01

2018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作者:胡延华;
[摘要] 中国确实存在无就业增长。中国 无就业增长也有复杂的成因和巨大的危害。在借鉴国外解决无就业增长措施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缓解无就业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 无就业增长成因对策
  无就业增长是指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机会的相应增加,就业弹性系数(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下降。需要说明的是,无就业增长并非没有就业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增长虽然产生就业机会,但是远比投入市场的劳动力的增速和经济增速缓慢。无就业增长否定了描述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奥肯定律。
  无就业增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难题。2005年全球经济以4.3%的速度稳固增长,但失业率仍保持在6.3%。2006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认为亚太无就业增长,并将中国、新加坡作为典型。
  中国是否真的存在无就业增长?中国何以陷入了无就业增长的窘境?国外在解决无就业增长时有什么样的措施可资借鉴?怎样避开无就业增长的陷阱?本文拟做初步探讨。
  
  一、中国无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20世纪90年代,由于出口的持续上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高达10.1%,同期,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2.8%,而就业的增长率却只有1.1%经济与失业几乎同步高速增长。2001年~2005年间GDP的增速分别为8.3%、9.1%、10%、10.1%和9.9%,但同期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4%、4.3%、4.2%和4.2%。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机会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从就业弹性系数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GDP就业弹性系数为0.303,20世纪90年代降到了0.104,而本世纪前5年就业弹性系数为0.105。2005年更是只有0.08。中国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中国GDP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看,也一直在下降。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创造240万个岗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资本、技术对劳动的替代,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创造70万个岗位。
  因此,中国的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确实存在无就业增长现象。
  
  二、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成因分析
  
  我国十五期间出现的无(低)就业的经济增长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综合性的。
  1.劳动市场结构变动使自然失业率迅速提高,而在配置劳动力方面基础作用日益明显的劳动力市场也使这种失业更显性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从1985年~1988年的0.33%到1989年~1995年的1.77%再到1995年后的4.43%,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近年来我国失业率的提高,自然失业率的上升是主要原因,而且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
  2.赶超战略下的工业结构强调重化工业,降低了中国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中国按照赶超战略设计其工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强调重化工业,但这种产业结构是排斥劳动力的,因为第三产业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但被重化工业战略压抑了,因此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就偏低。另外,中国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向来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市现代工业体系甚至不能为其自然增长的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吸纳乡村人口根本就不可能。20世纪80年代,局面有所改变,工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就业岗位创造能力持续衰减。再者,中国为达到维持社会稳定所需的失业率的增长下限一直较高(7%),而美国只需2%~3%。因此,中国面临的失业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结构不改变,无就业增长状态也难以改变。
  3.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得相对便宜,劳动力的价格相对较高,导致了经济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降低。在我国,资本和土地本来都是比较昂贵的,但大量的外资进入、大量中资出境又以外资回国、多年经济增长把资本变得相对便宜(如1993年以来我国存款利率只是下降而没有上升过),使得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得到了发展。土地的价格也被扭曲了,在引进外资、GDP被作为重要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人为地压低土地价格,进一步降低了资本进入的门槛,有利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的产业。资本、土地的价格被压低,而劳动者的工资又具有刚性,企业家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考虑,愿意以资本替代劳动,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经济增长和低就业并存的现象。
  4.户籍制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存在被城市政府保护的劳动力和不被城市政府保护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也使部分劳动力迫于生计,进行临时就业、隐性就业,但这部分就业难以在统计中反映出来。这也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从统计数字上降不下来,形成无就业增长。
  5.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产业的过渡,这也导致经济增长吸收劳动力速度的下降。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产业的升级,是任何一个经济体来都会经历的阶段,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6.少数人占有大多数财富和国富民穷的收入分配政策导向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增加。由于收入分配秩序在改革阶段处于失控阶段,少数人占有大多数财富,大部分资金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流出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就业机会的最大化。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政府收入的不断增加造成财政日益丰盈,却不能直接增加就业岗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成因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