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西宁地区;信息化;服务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就如何推进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随着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业面临着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三农”信息化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引导产业机构调整,切实让农民了解国家该种什么、该养什么、掌握符合“安全、绿色”要求的种养加储运技术,促进增效、农民增收已是迫切的需要。
一、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西宁市辖四区三县56个乡(镇),935个村民委员会,4670个社实施国家科技部下达的 “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西宁地区已建立各类涉农信息服务机构15个,其中市政府农产品信息中心、市科技局“农业专线110”信息专线、市委农办的科技特派员信息站、市科技局的科技信息网站等市级信息服务机构8个,以及乡镇的流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7个。涉农信息服务网络覆盖乡镇面达80%,信息网络的触角正逐步向最基层的自然村(组)延伸。2002年以来由市科技局、农牧局等部门赞助部分种养加流通大户出资添置电脑等设备的村级信息服务点有18个,村(组)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占15%。
2、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以初步形成
市政府设立农产品信息中心、西宁科技局开通“农业专线110”服务专线,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和信息咨询服务。全市10个乡镇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分别配备了1-2名信息员,负责本地农村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市乡两级还以不同方式培训农村电脑操作员100人,经过努力,初步拥有了一支150余人的既懂操作又懂流通和科技知识的专兼职信息和服务队伍,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农村信息的采集网点逐步拓宽
已有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为代表的综合信息采集渠道:以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为代表的种养科技信息采集渠道;以植保、种子、化肥、农机等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信息采集渠道;以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市场行情、产品价格等流通信息采集渠道;以气象、物价、媒体等建立了信息联系渠道,初步形成了信息采集网络。
4、农村信息服务实现形式多样化
利用电脑网络、服务热线、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会议、新闻媒体、信息简报、信息发布栏等多种渠道开展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二、西宁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各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少数基层领导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所需要的支撑体系缺乏了解,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
2、农村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着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和组织机构不足等问题。多数县、区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还不具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不能及时发布和搜集信息,电话占有率不高、电视信号覆盖率低,难以起到示范作用。
3、农村信息化运行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管理基础薄弱,无法保证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正常运行,农业数据库互相复制,机构重复设置,信息不能共享,利用率低,造成了“信息孤岛”。
4、农村信息技术的开发普及率低。目前全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形式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的不良倾向。农村信息化服务应用软件缺乏,导致了网上信息资源的缺乏,也影响了网络效能的有效发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