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浅论新农村中连锁网络市场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新建设;农村连锁超市;网络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预示着农村社会将迎来全面深刻的现代化的建设。该文认为,在这样一个宏观下,农村连锁网络市场的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内外商业企业早就虎视眈眈,但由于诸多因素,使其在开拓农村市场时面临重重困难,于是该文对存在问题进行浅析,望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促进其体系的完善,是我党近年来的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文件还提出,今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减免农业税、特产税,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1. 2005年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和“千村百镇”市场工程。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农民朋友的拥护和欢迎。开办农村连锁超市是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万村千乡”和“千村百镇”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工作。以中小城镇为依托构建农村连锁网络体系的时机已经到来!
1.1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在取消农业税、农产品保价收购、增加补贴、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进城务工等方面,让农民得到了不少实惠,增加了农民收入。
1.2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从1996年达到9%后,一直在2%—4%之间徘徊,到2004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跃升到6.8%,当年农民人均增收314元,2005年增幅6.2%,增收318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农村市场明显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幅度有了大的提高,全国实现67177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5000元,达到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九五”末实际增长12%。由此可见,拉动内需力量明显增强。
1.3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消费需求有待开发。我国现有9亿农村,农村市场消费对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据抽样,想要购买冰箱、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空调的农民比例都在20%以上。农村家电普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消费方式逐步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型转变,由重实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由自给自足性消费向市场化消费转变。这就需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市场消费体系,同时加强产品的宣传和信息反馈,搞好售后服务,激发农民的消费热情,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