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9756 发表于 2018-7-14 17:13:32

2018论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论文关键词]周期 新制度 中西比较
  [论文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当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国民收入高速增长时,中央政府就采取紧缩政策;每当经济衰退、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和收入减少时,中央政府就放松紧缩政策以及采取某些刺激政策。反过来也就是说,紧缩政策导致了经济衰退,对紧缩政策的放松导致了经济高涨。上述现象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周期”的一个体现。
    
  一、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至今,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反思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不仅有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存在着周而复始的经济波动。究其原因,政策(主要是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导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经济出现与正常波动表现特征差异很大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化建设,到1976年“大革命”结束,我国共经历了5个经济周期。从1977年到现在,又经历了5个周期。在前5个周期中,曾有三次“大起大落”。每次“大起”, GNP增长率的高峰都在20%左右(1958年为23.1%, 1964年为16.6%, 1970年为19.1%)。1977年后,曾有四次大起, GNP增长率的高峰明显下降,但仍然较高,均超过了10%。
  1952-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高峰; 1954-1955年,反冒进运动,温和衰退 ;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温和衰退;1958-1959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60-1962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经济严重衰退,大饥荒; 1963-1965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经济严重衰退,停工、停产;1969-1970年,党的九大,经济高峰;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经济衰退;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经济严重衰退;1977-1978年,党的十一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9-1981年,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1982-1985年,党的十二大,经济高峰; 1987-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经济衰退;1992-1993年,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且与经济周期变动呈一致性特点,中国的政策总是不断变化的,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两个冲击,包括“政治动员冲击”和“政治命令冲击”,前者直接引起经济扩张,后者直接引起经济紧缩。
  政策反复变动的原因是中国国情限制因素的现实性与领导人发展目标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我们时时都可以感受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力量。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与政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在大部分时间是合二为一的。政府是公有制产权所有者的最有权威的代表。各级政府作为国营企业的代表主导着需求的总趋势,放开缰绳的是政府、拉紧缰绳的也是政府。而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的经济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意义尤为深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天赋要素、技术、偏好以及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制度可以降低交易,产生激励作用,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套涉及政治、经济的行为规则,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论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