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
[论文关 键 词] 劳动力;职业技术;有效途径
[论文内容摘要] 我国比例大,农村劳动力剩余多。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使其拥有一门相应的职业技能,就可以增强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范围,从而摆脱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农村劳动力指户籍所在地为乡镇农村人口中15~59周岁的男性和女性个人。湖北是农业大省,人口基数大,年新生富余劳动力多。劳动部根据人口增长的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给规模到2010年才停止扩大。湖北省农办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式计算的2004~2010年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为:614.49、626.51、638.53、650.54、662.56、674.58、686.60万人①。其实,农村不仅仅只是劳动适龄人口才参加劳动,“993861部队”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的主要劳动力,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远不止的数据。我国耕地已降至专家们公认的18亿亩耕地面积警戒线,人均耕地仅为1.41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印度的2/3。据湖北省农办资料,湖北农村劳动力2077万人,耕地面积4637万多亩。按照当前一般耕种水平,完成此耕种面积任务约需10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②。
到2004年,湖北省通过多途径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60万人,但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3.2个百分点③。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农民素质将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我国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程度四类农民中,流向非农产业者占同等文化程度类型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69%、16.72%、38.46%和40.80%。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在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实现,即农民工部分率先转移,占转移总量18.06%。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40岁以下的占85.9%,他们的受教育年限、文化水平和素质是农村劳动力中的优秀者。农村劳动力转移呼唤着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撑。本文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农民所接受的旨在强化或分化其职业身份与职业能力的一切形式的教育或培训”④。
一、职业技术教育增强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在我国现有农村从业人员中,牧渔的从业人员占64%。虽然湖北省传统农业即种植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80年到2005年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但仍占主要地位;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渔业和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增加了3.2 和6.4个百分点,增幅都超过了100%。尽管现代化农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会随着化的进程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国际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以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和保证的,产业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双对数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年以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贡献将会较大。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就会吸纳1.88%的农村劳动力。从现实的发展趋势看,第一产业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下,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内部吸收较多的农村劳动力⑤。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把粗放农业转变为半粗放农业或精品农业而消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先进技术、先进、优良品种层出不穷,了解它们的性能、进行有效的组合,才能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只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人才具有这种能力。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不顺利,体力型传统农民中受过培训的仅3.4%。农民素质低导致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接受得慢,在理解政策、吸收科技上困难重重,结果有2/3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应用,农产品产量、质量均达不到技术要求,或农残留,或激素超标,或不利环保;农民素质低导致广大农民被排斥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之外,导致湖北的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系数仅为0.85,东部地区高达1.58。如果湖北农业资源的深加工系数能达到全国水平,湖北的增加值将会成倍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素质低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多地停留在种植业上,结果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通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提高农民在水产品养殖、水稻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畜禽饲养等湖北传统优势农业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可以减少土地密集型产品(如水稻、玉米等)的种植面积而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无公害绿色蔬菜和水产品、特殊的花卉养殖等)种植面积,从而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⑥。
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能力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的转移。先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劳动理论,劳动者的资本影响其就业选择以及收入,劳动技能的高低决定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非农就业对知识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高。“据教育部抽样资料显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⑦。湖北由于人力资本长期不足,已造成农村劳动力虽数量十分巨大,但质量十分低下、缺乏劳动技能,多数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没有一技之长。有文化、懂经营、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少,而湖北的轻工、机电、化工以及等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在湖北第二产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某些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缺乏的背景下,农民如果没有综合素质与劳动技能的提高,进城选择合适的工作将越来越困难。只有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解决省内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湖北工业化水平,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拉力和集聚作用。
调查显示,2004年湖北“到外省打工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1.24%,且“到外省打工人数”仍是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目前占转移总人数的59.6%。但由于职业技能的限制,湖北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在收入低、风险大的行业就业。劳动和保障部2005年快速调查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占27%,建筑业占26%,住宿和餐饮业占11%,批发和零售业占1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9%,其他行业占15%。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⑧在湖北高达1500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同样的情形依然存在。珠三角、长三角近年来的“技工荒”,说明目前我国的中级及中级以上技工已供不应求。要提高湖北农民工在省外就业率,必须使每个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