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话人与自然再创和谐经典
【论文关键词】 生态;和谐;杭州模式;大湿地系统
【论文摘要】 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工程和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使得城西片区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为市委市政府编制的《杭州市和谐发展示范区概念规划》具有三个核心任务:探索在当前背景下杭州城市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城西示范区寻求土地利用和建设的新模式;为城西示范区的发展提供策略和空间的新平台。同时,围绕建设和谐发展“杭州模式”的核心目标,提出了保护、社会发展、城市特色研究、开发模式、与控制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与具体行动计划。
纵观国家的发展形势,科学发展观成为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主线,和谐社会目标已深入人心。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杭州应对城市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应率先探索建构和谐社会的道路,探索和谐发展的“杭州模式”,既是确定杭州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
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浙江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西的形象和地位,拥有丰富水绿自然资源和充足发展动力的城西片区,是探索示范“和谐杭州模式”的绝佳试验田。
一、和谐杭州的研究范围
和谐杭州示范区位于杭州城西西湖区与余杭区的交接区域,从保持景观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规划进一步实施的时序性出发,把规划区划分为“核心规划区”,“协调发展区”及“规划影响区”三个不同的规划圈层。
二、和谐杭州的规划理念及核心目标
1、规划理念
和谐杭州示范区通过规划建设,“示”之以“和谐”,“范”之以“模式”。“示”即为一种“展示”,展示一种和谐的城市建设方式和生活状态;“范” 即为一种“标准”,一种可以推广的城市生态城区建设标准。
2、核心目标——建构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和谐发展”作为规划围绕的主线,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环境营造及城市环境提升等多方面贯彻落实核心目标;“示范区”则是规划的载体,将“杭州模式”物化体现,通过空间布局、功能组合、开发模式、环境营造、基础设施等具体手段,打造高品质并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新城区。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营造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态环境。
(2) 安居乐业与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
(3) 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标准城市环境。
三、和谐杭州的发展策略
1、 丰富概念浙大,构建学习型社会
示范区的建设应充分发掘浙大优势资源并发挥到最大化。加大浙大与三墩高科技园区的联系,通过浙大新校区将、研发、高科技产业有机串联起来,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整合政府、高校、开发区及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参与示范区建设。
浙大新校区应开放其资源,并承担城西的部分公共中心职能,形成具有活力的新型大学园区。浙大公共职能的不断强化,既满足了杭州城西区的公共设施需求,又汇集和提升了大学的“人气”。大学内部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可由社会和大学共同建设,建成后共同管理,向公众开放,实现“同建、同管”。
借助浙江大学的师资力量完善全民的素质教育。在和谐杭州示范区中,针对安置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工作重点,做好无土农民的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从基层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落实“学在杭州”的科学理念。2、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建构杭州新格局
在杭州“旅游西进”整体思想的下,城市西部(即和谐杭州示范区)将走生态化,集约型的发展路线,着力打造城西旅游功能环。规划中通过对城市西北生态带的打造,通过这条生态带对城西较为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布局、功能划分、线路协调。从而整合和提升城西旅游大环境,形成从西湖、经西溪、过浙大、走良渚、上径山、下余杭、游龙坞、再回西湖的新型空间旅游环线。在和谐杭州示范区中,提出“城市旅游化”的旅游新理念,指导西部整体旅游开发。规划把整个城西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对待,统一进行旅游开发和项目引进,使示范区的每一个地块都变成景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