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浅析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
【论文关键词】湖北省 生态 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湖北作为旅游资源是较为丰富的省份,区位优势明显,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文章通过对湖北与其他省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比较,分析其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努力实现湖北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市场的内涵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世界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指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和自然,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收益。”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生态旅游诠释为:在环境相对未被破坏的地区,感受与欣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此种旅游应该是对环境最小限度的破坏并有利于当地人的福利。
二、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的主要优势
湖北既有自然风光、人造景观、世界遗产旅游,也有基于历史文化的三国、荆楚文化旅游,无论是类型还是品位,都位居全国前列。如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被誉为“天然画廊”、“人间仙境”;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雄姿和高峡平湖美景可谓双珠合壁,绝无仅有;“华中屋脊”神农架是我国最著名的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之一,以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完好性以及震惊世界的“野人”之迷而享誉海内外。这些独特性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湖北地处华中,便利,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各主要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极强。
2、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理论认识的发展,我们认为旅游资源同样是一种资源,对它的利用与其他可再生资源一样,需要保护性的利用。湖北目前还仅仅是旅游资源大省,没有成为旅游大省、强省。与其他如海、北京、西安、桂林那样的知名旅游城市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体现在不够科学,缺乏强势旅游品牌,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程度低,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国际化程度不高。目前主要呈现出以下现状。
(1)资源家底不清,投入太少。到目前为止,全省尚未进行过自然资源的综合,许多保护区仍处于有名无实的“看护”阶段。对区内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价值及多功能的了解不够。资源调查、保护区的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2)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混乱。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认为保护区是只不生产,只保护不利用。由于对保护区的多功能、多效益认识不够,因而导致管理上的松懈。如:保护区管理机构少,部门重置,权限交叉;对保护区的类型划分不科学,保护责任不清;布局不合理,类型不齐全;保护措施不当,保护范围不明。
(3)旅游开发不合理,负面影响扩大。一些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旅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保护区游客严重超载,人造景观泛滥,甚至部分保护区在核心区开展旅游,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和旅游资源退化。
三、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的对策
1、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与开发的目标
通过对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的分析,说明湖北省目前旅游业竞争力不足,无法与我国的旅游大省相竞争,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新需求,主要原因是目标不明确。现阶段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开发与培育的目标为以下内容。
(1)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科学利用。旅游开发与旅游保护的矛盾是湖北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现今湖北省不少地方政府更多强调旅游地的经济效益,在景区内大兴土木,餐厅、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等设施大量出现。这种开发建设的无序状态,造成了高品质的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低水平开发,已严重危及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并将会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为了湖北旅游业的明天,我们应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2)突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在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下,湖北省的旅游开发常常摒弃珍贵的民族文化特色,忽视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对中国几千年的缺乏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开发,使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
(3)提高旅游科技水平。科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旅游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许多国家和我国旅游强省,网上旅游销售已经形成,且前景乐观。湖北省在这方面还十分落后,高科技旅游产品少,网络建设和运用少,旅游地、中介机构和游客通过网络的联系更少,各旅游公司还处于孤立运作的状态,旅游景点还处于出卖旅游资源阶段。湖北省应尽快发展高科技旅游,迅速推行电脑化、网络化管理,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建立湖北旅游资源信息库,跟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4)提高国民素质和旅游管理者的经营素质。湖北省国民受的水平不高,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大多数旅游者而言,自觉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差,因此高密度的旅游人流和大量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不少旅游经营者素质比较低,导游人员文化底蕴不够,不少地方把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为粗俗的商业性表演,使旅游者得不到有益的历史文化教育。
2、培育与开发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的具体对策
这里,根据湖北省生态旅游资源代表——武当山和三峡为为例来剖析。
(1)开发武当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背景和对策。背景:我国政府对武当山的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年来的发展建设,尤其是自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后,武当山旅游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如本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本地经济收入,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及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对部分景点景区的维护和建设等。由于武当山地区是湖北省经济较贫困的地区,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对该地区经济繁荣、带动人民致富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旅游开发中,武当山也出现了开发与遗产保护矛盾冲突的局面,不少珍贵的遗产资源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而形势严峻。调查中发现,目前武当山112处文物景点中,保护较好的有太和宫、紫霄宫等26处,其他旅游资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2)武当山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策略。第一,树立正确的“遗产观”,加强“遗产教育”。当前,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倾向于其“旅游价值”及“经济效益”方面,社会各界对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虽已初步形成,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一到具体实践中,依然是开发重于保护。不少遗产地居民,对本地遗产的内涵认识不足,更缺乏参与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意识。因此在遗产地加强“遗产教育”,进行广泛的遗产宣传,树立正确的“遗产观”十分必要。第二,积极导入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颁布的ISO14001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已有不少旅游景区率先引入了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虽然该套管理体系并非完全适应于旅游业,但在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世界遗产地环境管理体系之前,无疑积极导入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目前遗产地环境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将直接利于本地的环境保护、污染,提高全员的环保素质,有利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第三,做好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实现资源有限开发战略。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应完善保障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开发中要分清主次,要分好先后,应当“先保护,再开发,保护为重,开发为辅”。遗产地还应做好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制定遗产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详规,并明确近期、中期、长期的资源保护任务和详细的实施步骤及具体方法。同时,由于世界遗产地形象还涉及到国家珍贵资源、国家旅游地形象,因此,针对当前对遗产地过度开发等现状,还应强调在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国家政府的适当干预,强调必须对资源实施有限开发,并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第四,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进行传统方式的创新。要积极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在目前旅游市场趋于超细分化状况下,树立精品意识,针对不同的客源,开发专项特色旅游产品,避免在节假日大规模集中组团,造成短时期大量游客涌入,使遗产地超负荷承载。尝试生态旅游的开发等。此外,应大力改变景区传统营销方式及营销方式过于单一状况,应积极利用传媒,网络技术等先进的营销手段,大力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