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论外来人口与近代汉口经济发展与变迁
; 摘要:在近代巨变的大背景下,外来向汉口的迁移和流动,对汉口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本文试图探讨外来人口与近代汉口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力图对其作出深层次、多角度,具有新意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当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外来人口;近代汉口;经济发展与变迁
人口迁移作为人们的一种理性行为,主要受到迁出地与迁入地经济、和社会诸方面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影响,同时也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代以来,外来人口向汉口的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加速了汉口的城市化进程,对汉口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和社会整合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将外来人口与近代汉口经济发展与变迁的互动研究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由此深入了解近代汉口外来人口的迁徙动因、构成特点和经济行为等,全面分析外来人口对近代汉口经济发展与变迁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力图对两者的互动关系作出具有新意的解读。
一、汉口社会的移民性特征
近代以来,由于城市的发展,商贸的繁盛,就业的增加,汉口的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其中有本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但却不是主流,主流来自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美者罗威廉早在他1989年的著作《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社区1796-1895》(William T.Rowe,Hankow: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1796-1895,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中,在第一个部分就将“城市人口”作为重点首先进行了讨论,其中涉及到汉口城市人口总量、人口移动、人口异质度增强等问题,他从汉口人口构成的研究中证明了汉口社会的移民性特征。《海关十年报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汉口的人口不是纯粹的本地人,由于该港的诱惑,他们来自远近各地,居民成分复杂。”大批的外来人口进入汉口,使上的汉口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移民城市。
1. 汉水改道带来了移民开垦潮
汉口,顾名思义为汉水入江之口。但明初的汉口还不过是个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荒芜小河滩。直到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由龟山北麓入江,才给汉口的兴盛带来了机会。一方面,由于构造运动导致了汉水下游水文形势的变迁,形成了汉水下游冲击层,肥沃的土地即招致大批移民前往开垦;另一方面,移民人口的增加和垦荒速度的加快,加速了汉水下游具有商业和航运价值的主航道的形成,由此形成了水运繁忙、商民往来的状况。沿汉水进入汉口的外来人口大多为周边的农民和手者,他们大多是到汉口当劳工或做生意。
2. 九省通衢的便于人口流动
倚水而兴、依商而盛的汉口,能成为近代历史著名的市镇,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武汉三镇中,汉口作为集镇,形成最晚,但是发展最快。汉口因为便利的水陆,而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从陆路来看,驿路通达,可抵皖西、豫南等地;商路繁多,可达赣北、湖南等地。从水路来看,占据长江、汉水之便,清初便已成为一个“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忙港口,从这里出发,沿长江、汉水及其众多支流可达上海、江苏、陕西、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同时,汉口更得湖北省内成百上千的河流、湖泊之利,成为水运交通的枢纽。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铁路、轮船也相继开通,汉口成为南来北往的货中转站和名副其实的商品集散地。汉水两岸,“载货码头则有二十余处,所有船舶俱泊于港内,舟由舻相衔,殆无隙地,仅籴水中一线,以为船舶往来之所也”。① 据《交通志》的粗略估计,停泊在汉水两岸的船舶大约有两万多只。② 能拥有如此规模的便利交通和商港,必然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向汉口的迅速流动。
3. 商品集散地的城市功能吸纳了外来客商和苦力
明朝末年,汉口就已十分繁华,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自清雍、乾以来,汉口更是“往来要道,居民填溢,商贾辐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③ 并以独特的商贸地位著称于世:“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④ 清代汉口商品的规模已十分可观,是粮食、盐、茶叶、木材、桐油、布匹、棉花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市镇商贸功能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人口流向汉口,其中以客商和苦力居多。客商主要从事商品贸易,他们在经商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商帮。汉口港埠作为货运、客运中心,其物资集散和中转业务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吸引着外来客商,同时也十分需要从事搬运工、船夫、码头夫和挑夫等苦力工作的下层劳动者。他们大多是来自周边的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为了讨生活,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汉口。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同时也需要他们的参与和贡献。
4. 汉口成为外来商业人口剧增的商业移民社会
自明代以来,汉口居民就形成了“不事田业,惟贸易是视”的习惯,商业的繁盛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谋生机遇,因此在汉口城市化和近代化的过程中,其人口构成中出现了大量外来人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商业利润所带来的诱惑和城市繁荣所产生的吸引力,因此地方志书大都这样描述当时的汉口,“四方商贾,辐辏于斯”、“汉口一镇,五方杂处,俱据以贸易为业”等。汉口依靠江、汉之便而发展和兴盛,逐渐成为享誉全国的商业重镇,也为外来客商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他们不仅在汉口经商多年,有的甚至愿意一直客居汉口,其中以徽商和赣商居多。“徽之富民尽家于仪、扬、苏、松、淮安、芜湖、杭、湖诸郡,以及江西之南昌,湖广之汉口,远如北京。亦复挈其家属而去”,⑤ “南昌之民客于武、汉而长子孙者十室居九”。⑥ 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民云集汉口,形成了“九分商贾一分民”、“本乡人少异乡多”的地域特色,使汉口成为一个商业人口渐多、外来人口剧增的典型的商业移民社会。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使汉口的人口总数在嘉庆年间突破了十万大关。
5. 近代汉口外来人口剧增的原因分析
近代汉口外来人口的剧增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合力互动的结果。主要因素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天灾人祸。主要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近代湖北多灾害,加上盘剥严重,导致大批农民破产后为谋生计不得不进入城市。二是汉口开埠。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了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鸦片战争对汉口社会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汉口开埠,这一事件加速了外来人口进入汉口的步伐,也成为近代汉口社会变迁的一个关键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设立,使各国列强纷纷到汉口设、洋行、办工厂、开航运,有需要、也有能力吸纳大批外来人口成为廉价劳动力。三是商路变化。在水陆方面,汉口作为沿江“船码头”,具有优越的交通位置,长江航运发展很快,上至宜昌,下到上海,南至长沙,北到汉水沿河的仙桃等镇,汉口成为四通八达的转口港;在陆路方面,汉口成为鄂、湘、赣、皖等省的商品中转站,许多商品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转输内蒙、新疆,销往俄国。由此导致外来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四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土狭人满”、“田不足耕”的人地矛盾在近代农村十分突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进入汉口,寻找就业机会。五是社会运动。19 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改革运动风起云涌,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了自由思想,促进了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的演变,比如重商思想、向往城市生活、妇女走上社会等等。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不断推进了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