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59 发表于 2018-7-14 16:25:21

2018如何经营一座城市?

  传统思维定式,城市是给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产品,政府对其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条件下,需用市场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事实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从本质上就已揭示了城市作为国有资产的属性。应该说,城市是国家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资本的实物形态,目前全国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城市作为国有资产的最大集散地,已成为最大的一份有形国有资产。;
经营城市在这里就要求城市决策者站在更高更远更实的角度,以城市发展、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业主的身份将城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及资本推向市场,实现城市职能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经济产业合理布局,共同构成一种和谐的力量,实现城乡合理、有序、快速的流动,促进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市镇人口的比重为36.09%,比十年前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1995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5%,发展中国家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与同期国际社会比较,十年来我国城市化一直呈较快增长势头,目前已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如何将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经营城市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产品供求实现了基本平衡,绝大部分工业产品供给能力充足。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奠定了经营城市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开始形成,城市住宅、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营城市的体制障碍正逐步突破;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已获得稳定的城市就业岗位,希望长期稳定地在城市工作、生活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可见,整个社会对经营城市的思想观念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形成了加快推进经营城市的共识。;
按照世界经营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多数国家城市的水平在30%至70%之间,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如,日本在1947年到1975年的工业化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从28%提高到75%,平均每年提高1.67个百分点;韩国在1960年到1981年的工业化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从28%提高到56%,平均每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人均收入、工业化、产业结构、就业构成、流动人口等关联因素,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因此,正确把握发展阶段,适应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经营,是我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显然,经营城市既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镇结构,盘活城市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经营城市是解决当前农民收入过低、增长乏力的必然选择。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三农”的问题,已从农产品短缺,转向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从而连锁影响到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内需不足等问题。造成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民过多。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跳出主要依靠提价、增产、政府补贴的定式,转向主要依靠经营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农民,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经营城市是解决当前内需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目前以及今后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内需不足的长期性、结构性、根本性原因,是经营城市不力,由此引发的是城乡结构严重失衡,城镇化滞后。内需不足,主要是最终消费需求不足;最终消费不足,主要是农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最终消费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消费份额的大幅度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整个80年代基本在35%上下波动,90年代以后,降到了20%左右,减少15个百分点。如果说最终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那么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则是保证最终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会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等的需求,从战略上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持和强大的动力源泉。;
(三)经营城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经营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民,可相应减少我国现有耕地承载的人口数量,减轻对生态的压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但不减少农民,很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尽管在粮食总量上我们已有富余,但砍林开荒、毁草开荒的那部分农村人口基本上都是贫困人口,多是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人口。若能使进城农民腾出的耕地,变为从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迁移出来的贫困人口用地,砍林开荒、围湖造田、滥采资源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才能被彻底制止。经营城市也有利于节约土地和耕地资源,若转移2.5亿农民进入城市,以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计算,可节约土地1800多万亿亩,其中相当一部分可整成良田。农民变市民,更有利于接受更好的教育,融入现代文明,从根本上改变人口意识和文化观念,提高全的整体素质。;
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城市趋同较为严重。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发展,表现在城市形态、产业结构、建设方式的趋同化较为突出,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浪费。城市个性和特色不突出。二是城市结构不合理。50多年来城市得到快速发展,但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镇结构也很不合理。东部地区城市,以及小城镇都比较发达,基本上形成大中小相配套和衔接的城镇网络体系。而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中具备中心地位的大城市与特大城市较少;而在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多数处在省会。三是在城市发展中“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严重。缺乏区域协调和分工协作精神,如有的地区在不足500平方公里范围,各个城市都建设机场,导致效益低下,利用率不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加之,部分城市产业基础薄弱,功能不完整,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要素集聚、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等问题,都迫切要求加快提升经营城市水平。;
二、经营城市的基本思路;
经营城市,首要的是应树立整体经营的理念,把城市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体。一方面合理地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资源,以资源为资本,用资本吸纳资金,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无米之炊”。同时,还应将城市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使城市管理自身也融入城市经营的范畴,改变以往由政府独揽的城市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企业化。;
(一)科学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基石。只有规划得科学合理,城市才能健康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在这里,物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忽视了城市的规划与建筑管理,就等于放弃了城市管理。只有强化城市的规划与建筑的管理,城市面貌、城市形象才能出现个性与特色,才能有好的城市直观感。这就要求摆脱现代城市的“水泥森林”形象,摆脱浮躁与压抑的感觉,提高城市进入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如何经营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