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5875 发表于 2018-7-14 16:23:06

2018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摘 要 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的重要性,阐述了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针对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 生态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用21世纪的头20年时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的更高水平的小康。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与“计划经济”、“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之一—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迫切要求。
2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及趋势
  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
  (1)美国的循环经济。美国在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现在绝大多数的州已经制定和执行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
  (2)德国的循环经济。德国于1986年颁布《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国民义务。1996年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系统配套的法规体系。
  (3)日本的循环经济。日本于2001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启动了奔向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列车”。从2000~2005年,包装、家电、食品、、汽车等领域的产品再利用法陆续生效和实施,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法可依的基础。
  (4)在微观层面上,典型代表是杜邦化学公司和卡伦堡生态园区,前者致力于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后者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其中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又称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国外企业通过对循环经济思想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很值得借鉴。
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在我国,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兴起只有几年的时间,目前还处于概念的导入——学习——实践这么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循环经济从当初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发展到当前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和反复强调。但对其动态、趋势、研究还不够,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经常提及,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进行过有效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决策层、学术界、企业界的共识和互动的大环境。
  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已被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落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推动体制不齐。由于主体利益的不同,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大战略上,中央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明确的,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则是比较迟缓或者消极。譬如,环保部门比较积极,比较努力,而经济部门则比较消极,比较松懈。所以,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但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较低,循环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亟待加强。一是企业内在动力缺失,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二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
  再次,社会宣传、动员机制不够,民众参与低下。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经济的信息资源,这就很容易造成一般社会成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绿色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3.2.2 立法缺失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面、综合调整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零散且抽象,缺乏系统的解决机制。据2004年6月4日《时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国务院办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国正在酝酿《循环经济法》。可见,严格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法在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要搞好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有必要采取专门立法和完善现有立法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
4 对策建议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同时,我国怎样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深入研究。
4.1 要加大宣传,更新观念
  政府要加大对各类企业和民众的宣传,使发展循环经济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和重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的观念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五个统筹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4.2 加强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要认真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和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4.3 制订详尽的政策、法律法规
  借鉴国外经验,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要适当缴纳一些费用;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和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4.4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循环经济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化肥使用量。
4.5 开发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适用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也是循环经济理念变为现实的载体。
4.6 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
  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参考文献
1 梁光晨.关于地方政府循环经济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11)
2 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方针政策,2004(3)
4 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求是,2003(13)
5 王文臣,王晓林.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经济论坛,2004(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