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略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三种现代化模式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和变革的,可以从发展道路的角度将现代化划分为三种模式或三条可能的发展道路,即:一、官僚垄断现代化模式;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三、资产阶级主义现代化(分为旧民主主义现代化及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的这三种模式或三条可能的发展道路,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为争夺主导地位而进行着斗争,时而这条道路占据优势地位,时而那条道路占据优势地位。它们之间的斗争及优势地位的转换,以及最终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而来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主导地位的历史,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史。从三种现代化模式之间的主导地位的转换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及发展趋势,看到近代中国最终走上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就是由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半封建性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②所推动的现代化,他们力图在不触动封建半封建制度的范围内,推行经济上的化和实治上的轻微改革,以期将近代工业生产力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成为维护他们的封建半封建独裁统治的经济基础。这种模式的现代化肇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经历了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建立国家垄断资本和以国家政权或官僚特权为依托的官僚私人资本为目标。在本文中,我们把国家垄断资本和以国家政权或官僚特权为依托的官僚私人资本合称之为官僚垄断资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这里所谓的“现代化模式”,并不一定就是一种成熟的、已经付诸实施的现代化方案,它有可能就是一种纲领,一种期待实施的设想。但是,只要能够得到实施,就会形成一种具有其独特特征的现代工业社会。同时,用“模式”这一概念,还在于考虑到各种现代化方案之间是可以选择的.选择不同的方案必然产生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中所谓的“现代化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可能的发展道路。
; ②; 所谓大资产阶级,意指依靠国家政权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的代表。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主要是从一部分地主、官僚和买办商人近代工业而来,同时还有一些中小商人和手工业主投资的中小资本,它们构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他们的代表则构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中的上层部分,曾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国家政权的支持,但主要还是遵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发展而来,属于民间私人资本的范畴。而主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而不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积累资本的国家垄断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的代表则构成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也叫官僚资产阶级。由于近代中国的国家政权具有半殖民地性质,近代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也总是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共同统治中国人民,因而大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具有买办性质,大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同时也可称作买办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所谓买办阶级就是大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的买办或买办资本.买办资本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它必定要向其他资本形式转化,不是向官僚资本转化,就是向民族资本转化。与此相应,买办也不构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它既可以向大资产阶级转化,也可以向民族资产阶级转化.在近代中国,买办大部分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学术界常把江浙金产阶级说成是大资产阶级,这是不正确的。江浙资产阶级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上层,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与四大家族大资产阶级最接近、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最右翼,与大资产阶级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
国家垄断资本首先是一种国家资本形态,即由国家的资金投入而形成的资本,其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并不是一种一般的国家资本形态,而是一种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垄断资本。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首先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应垄断资本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活动主要是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保证私人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它以低价向私人资本组织供应商品和劳务,以高价从私人资本组织购买商品和劳务。它促进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部门结构地区结构的改造,为私人资本的再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国家资本是一种比私人垄断资本更高、更集中的资本社会化形式。而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则不同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不是伴随着私人资本的发展而形成的,而是在限制、利用、与私人资本争利甚至是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不是私人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应私人资本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是与民间私人资本(也即民族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态,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当然,国家垄断资本与作为民间私人资本的民族资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斥,而是在对立中又有利用的关系。因为国家垄断资本的自身积累能力是很差的,国家的拨款也是很有限的,在民间私人资本的发展中不断地侵蚀和吞并它们,是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既不同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也不同于孙中山所倡导的国家资本形态。孙中山所倡导的国家资本是为防止因私人资本的过度发展而导致社会革命的局面而存在和发展的,其目的是节制私人资本,而不是侵蚀私人资本。
;
国家垄断资本的资本形成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在近代中国,政府财政破落,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发行公债和垫款。而这些负担又要通过和通货膨胀最终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所以,国家垄断资本越发展,人民便越贫穷。国内人民越贫穷,就越无力购买工业消费品,工业化的国内就越缩小,工业化的发展就越困难,最终使近代工业化走人死胡同。
;
在近代中国,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政权时期。在清末时期,完全的官办企业当然属于国家垄断资本,而作为洋务运动时期企业的主要形式的官督商办企业则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国家垄断资本,而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官权压倒商权之后才演变成国家垄断资本的。之后,国家垄断企业有的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吞并,如开平煤矿;有的陷于停顿,如漠河金矿;有的被强制改为官办,如电报局;有的则转入洋务官僚私人之手,成为官僚集团的私产,如轮船招商局、华盛纺织总厂、汉阳铁厂等。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初期,国家垄断资本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形成所谓的“系”周学熙资本集团,袁世凯死后,由于国家政权趋于衰弱,国家垄断资本渐趋瓦解,导致了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中断”①。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家垄断资本才得以逐步形成,并在抗战结束后达到了畸形膨胀的程度。
;
官僚垄断资本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官僚私人资本。官僚私人资本的发展也经历了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阶段。官僚私人资本不同于一般的私人资本,而是一种以国家政权和官僚特权为依托的私人垄断资本,是一种半封建性质的资本形态。如果说国家垄断资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半封建政权的独裁统治,那么,官僚私人资本(包括官僚私人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主要还不在于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在于维护官僚私人在封建半封建政权中的地位。“像宋子文这样的官员不仅只是追求点个人的私利而已,他还热切地希望扩张他个人的政治势力。政府官员取得了对机关公司和银行的控制权以后,就有了力量基础,可以相互竞争并与南京政府其他分子相竞争。”②在近代中国,官僚私人资本同国家垄断资本一样,也是在限制、利用一般私人资本,与一般私人资本争利甚至是打击、吞并一般私人资本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官僚私人资本越发展,一般私人资本就越萎缩,民族资本的发展就越受到限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