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摘要]:我国资本是随着股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多元化的投体系的形成,扩大了国家的收入渠道,提高了我国经济的运行效率。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规模、功能、结构、规则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积极调整资本市场的结构,完善功能,强化监管,改善政府行为,加强国企改革,尤其是要加强公司的改革。在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交易品种,开发衍生产品。[关键词]:完善;发展;资本市场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作用
我国股份制经济的萌芽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承包制、租赁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模式在企业实验中的失效,一些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股份制,开始了对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至90年代初,在全国各地已相继出现了一大批股份制试点企业。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从此,中国的股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运行轨道。到200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的已达1088家,全国(港、澳、台除外)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本已达3613.4亿股,其中,A股为3439.6亿股,占95.19%,B;股为173.8亿股,占4.81%。股票市场的者已达5801万户,机构投资者为28万户;证券投资基金已有33只,总规模达560亿元;股票的市价总值已达480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8.4%提高到54.03%。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我国的股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用100年才走完的道路。
经过10年的发展和创新,股份经济在我国已经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股份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
在我国现有的1088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企业的改制和上市,不仅为其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资产结构和经营状况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独特的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政府与企业的隶属关系,股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和信息披露制度,也促使企业在思维方式和机制上不断地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股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形成。
十年来,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方面,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股票市场这一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筹集了大量资金,这极大的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并有效地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到2000年6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降至49.57%,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股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渠道。
十年来,股票交易印花税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从1993年到2000年,股票交易印花税累计已达到1424.65亿元。股票市场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1993年为0.51%,1996年为1.73%,2000年则上升为3.58%。这表明,股份经济的发展,不仅在金融领域而且还在财政领域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股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的运行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十年来,随着股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96年,全国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4.9%,而同期上市公司则达到10.06%;1999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5.15%,而同期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则分别为8.17%和8.6%。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和科技竞争实力;虹桥机场、深圳机场和一批高速公路企业以及企业的上市加快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深圳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业的上市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而宝钢、首钢等一大批大盘绩优股的上市则昭示着蓝筹股支撑我国股市格局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向人们展示着股份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预示着股份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更广阔的前景和更大的空间。二、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十年来,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内在缺陷。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五大制度缺陷:
;第一,结构缺陷。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在一个"跛足"的市场结构和单调的交易下,资本市场的总体资源配置功能是很难不打折扣的。;资本市场结构严重畸形,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近10年来,由于思想上存在偏差以及受到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限制,在市场体系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将资本市场股市化的倾向。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重视证券市场发展、轻视非证券化资本市场发展;重视股票市场发展、轻视和限制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重视交易所场内交易发展、禁止场外交易市场发展,造成资本市场结构出现严重畸形。1998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尚不足股票筹资额的1/5。从二级市场情况来看债市与股市的差距就更为悬殊,上市企业债券交易额仅为和股票交易额的千分之一左右。再如产权市场,目前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不仅规模很小,而且运作很不规范。至于其他类型的资本市场如长期票据市场、长期信贷市场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这种畸形市场结构的不良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得资本市场难以扩大。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二是扭曲市场运行机制。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一个最重要前提就是使所有企业面对均等的融资机会,否则市场择优配置资源的机制就无从实现。在融资渠道受限、大量企业一窝蜂地涌入股票交易所来争夺很少融资机会的情况下,管理当局只能通过管制来决定让谁上市。由此,行政干预和黑箱操作问题就不可能根治。
第二,规模缺陷。资本市场规模太小,无力满足大规模资产重组带来的交易需求。尽管90年代以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市价总值和股票筹资额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8.6%和22.7%,但股票市场的总规模仍然偏小。1998年末,中国股市的市价总值占GDP的比率为24.5%(1999年增长为32.3%),但是与(70.9%)、日本(72.7%)、伦敦(125.3%)、香港(198.2%)、泰国(88.7%)、新加坡(479.3%)等地相比,这一比率明显偏低。如果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有相当大比例的股票不能流通、流通股票的市值1998年末仅为5745.6亿元、当年GDP占比仅为7%的话,则股票市场的有效规模就更小。另一方面,由于其它类型资本市场发展缓慢或基本没有发育,因此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根本不能满足企业融资和资产重组的需求。;
第三,规则缺陷。我国资本市场上,不但许多应有的规则不具备,而且已有一些法律了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成为各种意志"摩合"的产物和"拼盘"的结市场投机性过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关联交易严重、大机构操纵市场、恶性炒作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导致市场波动性过大,投机性过强。无论是个人散户还是机构大户,往往抱着"赌一把"的进行短线投机活动。1993-1998的6年间,中国股票市场的平均换手率达到437%,而纽约、东京、伦敦、韩国、香港股市在这一期间的平均换手率却分别仅为59%、29%、64%、152%和56%。在这种充满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