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815 发表于 2018-7-14 15:42:35

2018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

  一、西部大开发与韩国新村运动的对比
世界上每个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把开发、解决薄弱环节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美国、日本等都有开发“西部”的艰苦历程。而韩国从;1961年到1995年,人均国民收入从83美元猛增到1万多美元。通过1970年开始的新村运动,他们仅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化道路,走上了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发展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所谓韩国的新村运动,其“新”就是新颖、光明、新鲜、新意;其“村”原意是指农村,但后拓展为社区、之意,新村运动的实质意义是,通过、培养、激发国民进取、向上的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和平、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裕、优美的新社会。因此,我国西部大开发与韩国的新村运动有较大的可比性,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开发的起点,生产水平相当。
60年代初新村运动起始前,由于长期被统治和战争,韩国经济极度困难,政府难以全面顾及农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均收入低于83美元;而当前我国西部的生产力也相对低下,基本处于农耕时代,有的甚至还是游耕部落式生产,每平方公里的产值仅是东部的1%.人均收入也仅是发达地区的1/10左右,为数不少的农民还在贫困线上期待。
其次,类似的自然条件,综合资源贫乏。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其自然资源贫乏,土地狭小,地下矿产基本空白;而我国西部,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山地、沙漠面积大,可耕地少。在新村运动初期,韩国在资源上,不论是决定劳动者素质的教育和训练程度,还是数量和构成的丰度,都与当前我国西部类似。
再次,类似的经济模式,宏观调控力度强。
在亚洲“四小龙”中,人们普遍认为香港是“主导型”经济模式,而韩国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其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通过官民一体、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协调、干预来实现国家对整体经济发展起着总体调控、运作和平衡的重要作用;而我国有制度的优越性,更能发挥“政府主导型”的重要作用。
第四,相近的背景。
从深层的文化背景看,韩国和我国的民族文化都同属一个思想体系,对社会的、人际交往、生存等有基本相同的认识准则,因而,新材运动的有些做法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程度上有其可参考性。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韩国新材运动出发点、目的、内容与我国西部大开发要求基本一致。
1970年,韩国发起新村运动,就是让韩国民族冲破性的贫困和灰心失望的过去,发挥勤勉、自助、协同、奉献的精神,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开展的自我革命和社会改革运动。新村运动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新社会,基本任务是教育全体国民自我革新,培养、激发国民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向上的精神,提高整体素质、发展经济、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富裕。这与当前我国开展的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目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二、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
启示之一:开发的根本目的――激发内动力
西部农业大开发的主体是农民,也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韩国的新村运动,特别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他们首先注意的是激发国民的进取精神,引导国民进行自我教育,利用典型事例对农民进行现身说法,注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新村运动最终转变为“民间主导型”的群众运动,使开发具有生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全国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变化对西部农业的挑战与冲击,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创造性,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农牧产品,使消费者愉快地、自觉地选择乡土农产品及乡上食品,才能使西部的农牧产品在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中立于长盛不衰之地。;人民思富、领导思变是西部干群的共同心声。中共中央开发大西部的决策一经发布,立即激发起历史和现实、贫困和希望中的西部人民改变家乡面貌、赶超发达地区的决心和勇气。实现其愿望的前提是农体精神的发挥,只有觉醒起来,振奋精神,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而摆脱贫穷、走出愚昧、改变世纪落后的生存方式,开创西部农村的新时代。
启示之二:开发的模式构建――跨区域发展
关于跨区域发展的时空背景,韩国将新村运动放置在国际交流、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跨区域的整体结构性调整,不仅是农村,城市也开展;不仅是农民群体,也包括大学生、教师参与;不仅是本乡关注,也吸引海内外的各种力量。我国西部大开发,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的,实质是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更要跳出西部各地域小区的框框,突破保护落后的地方保护主义,走跨区域共同发展的道路,使资源、要素优化组合利用。
关于跨区域发展的思想,韩国新村运动跨区域发展中,国家引导各地根据本上的实际情况,把每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品,紧紧抓住“特”字这把可持续发展的标尺,使各区域各有所长、各有所得。我国西部大开发要迈出跨农业区域发展步子,在指导思想上要把地区倾斜转变为产业倾斜,按各地的具体条件,直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大力发展特产农业。观光农业,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农牧业的附加值目前很低且仅仅是初加工,甚至是原料,在产加销、产品升值上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把西部的特色产品不仅运销全国,还要瞄准国际市场,即使是一个区域的特色产品,如果脱离国际间的、区域间的进出口就难以存在。要充分发挥西部与14个国家接壤的优势,开发国际市场和交流。像韩国那样,把区域特色产品的开发运动与地方化时代、国际化时代及信息化时代紧密结合起来。
关于跨区域发展的资金筹措,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国内外大量的开发性商业,国家主要解决、电信等基础设施,很少直接投资到有关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民间主导型”。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可算是一个“瓶颈”,农业的发展资金,政府除增加投入和加强扶持外,从宏观上统一调度有限的资金,解决农民、农户、乡镇难以解决的科技、人力和规划布局等重大部署,指导农民用经济头脑发展农业,使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竞争力,引导农民种什么最能增收,就种什么,跳出小区域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圈子。
启示之三;开发的运行秩序――分阶段推进
韩国经济发展从50年代起,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一直到60年代的国际化、自由化和科技化阶段。新村运动于1960年前后在农村小面积试验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1970年才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日程,长期被忽视的农业才开始受到重视,从而取得显著成效,扩大实施范围,并从政策上确定下来,几十年始终如一,形成政府统筹指导型分阶段协调推进模式,每一阶段都依靠既有生产因素获得最大经济成果。农村发展了,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从而推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韩国新村运动起步很实、导向很明,政府用“看得见”的事实,引导农民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新村运动第一年政府仅给平均每户下发4袋水泥,用于改善环境、生活,农民的反映出乎意料的好。以后每年增加奖励有成效的村户,解决从屋顶到村道、从锅台到厕所等农民切身的实事,激发了农民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和双手,自觉改造贫穷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农民纷纷自发成立民间组织、协会,使新村运动走上了全民参与、全境展开、实践先行、自觉持久的良性运行轨道。当今,韩国又推进了迈向2000年第二次新材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