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721 发表于 2018-7-14 15:38:55

2018解决我国失业问题亟需变革就业制度

  内容提要: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从根本上源于传统的户籍制、身份制、等级制和单位制的就业制度;解决我国日益膨胀的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变革现存就业制度;其变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无户籍、无身份、无等级和无单位的自由签约型的统一、开放和充分流动性的现代就业制度。;
关键词:失业问题 传统就业制度 ;变革 ;现代就业制度;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已是最重大的问题之一。面对紧迫的就业形势,现在亟需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途径。;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究竟严重到了何种程度?原因在哪里?;
据有关方面计算,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超过10%;的实际失业率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从绝对数看,最保守的数据是目前尚有1·7亿左右的的剩余劳动力存量,并且每年有1000万左右(这个数字与城镇新增劳动力有一定数量的重叠)的进入劳动年龄。总体看,我国的失业率已远远超过12%的国际警戒线。可以说,失业和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最有可能产生、和社会风险的矛盾焦点。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案如何?现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主流是主张大力推动经济增长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并在城镇实行鼓励就业的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些主张的立足点都是放在用经济措施去解决失业问题。从过来的实践看,我国确实在用发展经济的手段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手段在我国的作用是有限的。按国家有关部门计算,我国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吸纳的新增就业量为100万人,即使每年GDP增长8个百分点,也只能新增就业量800万人。而今后10多年中,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就超过1500万人。这就是说,高速增长的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劳动力供求矛盾。有关数据显示,自1978年以来到2000年,全国新增的劳动就业总量(不包括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人数)达到11760万人;到2004年,这个数字接近1·6亿人。如此显著的就业成绩却使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了!问题出在哪里?人们习惯的回答是中国劳动力过剩,人太多了!表面看来确实如此。其实,只要作一个简单的类比就会否定这一简单的答案。日本以相当于我国1/25的国土,承载了相当于我国1/10的人口,并且维持了近30年的充分就业,其原因何在?有人可能会说,日本比我国发达。世界的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的人均GDP差不多,日本超过中国是1960年以后的事情。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过剩是相对的。这种过剩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就业制度。正是就业制度滞后于社会的进程,;导致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和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
二、我国就业制度的滞后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多大弊病?;
1、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户籍就业制度;
自1958年开始实行并在1982年得到肯定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从户籍上划分为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即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被限制在农业土地上,非经审批不得迁入城市。虽然,改革开放以后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进入城市或自我开发了农村新城,实现了在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近几年,各地区在户籍上也作了一些改革,但是,政策和上的根本性限制仍然没有使城乡分割的传统就业制度得到突破,大量进城务工的劳动者仍然过着奇居城市的生活或呈候鸟迁徙状态,其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与城乡二元就业制度相配套的是区域封闭的户籍就业制度,即城市居民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就业,城市居民的迁徙同样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在近600万的深圳市常住人口中,有超过50%的人没有深圳市户口。类似情况不仅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的省市较为较为普遍,而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2、国有领域人员只进不出和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身份就业制度;
一方面,国有企业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了多项劳动人事改革措施,如制、聘用制等等,并有5000万左右的国企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但国家迄今未能推出具有全局意义的就业制度改革措,数以千万计的国企职工仍然具有国家职工身份;另一方面,国有事业单位的就业制度还不曾有任何触动,国家职工身份的事业单位职工仍然处在与国家公务员类似的状态。事实上,国有领域的职工是国家的终身雇员,国家承担着具有国家职工身份的雇员的无限责任。这就是身份就业制的实质,它使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3、以所有制和行业作为标志的等级就业制度;
这一制度是前两种就业制度的进一步细分,即在最宽泛的范围内将从业者分为农村籍和城市籍两大等级,然后又将城市籍人员按从业的所有制和行业的不同分为若干等级,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个体和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国家机关从业人员等。其中,在国有企业因行业不同而划分为若干等级,如竞争性国企、垄断性国企、准领域和公共领域国企;在国有事业单位又因经费来源的不同而分为一般经费自筹、具有特许权的经费自筹、差额拨款、全额拨款等各种类型。各等级形成了一个相互分割、自我循环的就业体系,即各等级从业人员及其后代在等级内部具有从业优先权,若要跨等级特别是从低等级向高等级就业则存在制度障碍,进入高昂。;
4、充满人身依附关系的单位就业制度;
这一制度是前三种制度的极化,即在城镇公有制领域,一个人一旦就业就很难变更工作单位。因为单位雇佣制是建立在低货币新酬与高社会福利保障基础之上的,就业者只从工作中获取较少部分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收入,较多的一部分劳动力价值则以社会福利保障的形式隐形地进入了单位这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中,如果一个人退出了就业单位,他所享受的这种福利保障就失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进入一个更好的单位,譬如从一家竞争性国企进入了一家垄断性国企,他就会获得更大的社会福利保障收入。但这种情况是较少的,因为制度利润较高的单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所以,一个人一旦就业之后就很难再次选择单位,并不得不依附于单位。正是这种单位制将我国的传统就业制度推向了极至。三、滞后的就业制度是如何推动失业问题日益膨胀的?
传统就业制度的滞后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将我国的失业问题推向了日益严重的境地。
1、户籍就业制度对失业问题的推动力
户籍就业制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性和流动性,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的转移,延缓了我国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及全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加剧了农村居民的失业;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受到城乡间和区域间户籍壁垒的限制,生产要素难以合理流动,城市劳动力结构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日益膨胀。前几年,每年超过2000万人的城镇下岗失业者正是结构性失业的结果。因为在传统体制下,户籍就业使大量的城镇劳动力停留在没有竞争的低技术性岗位上,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市场自发的对户籍就业制度的突破,传统行业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退出了,原有的劳动力一方面因素质偏低难以在较高层次的岗位上就业,一方面又因就业观念落后不愿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和进行自主创业,以至于不得不加入失业队伍。所以,目前的失业问题实际上是二元户籍就业制度下产生的劳动力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业,是多年来政府以制度规定城镇居民就业特权使然。这表明,二元户籍就业制度不但剥夺了农民的自由就业权利,同时也反压了城镇居民的进步精神,并最终使一部分人遭到了市场力量的淘汰。
2、国有领域身份就业制度对失业问题的推动力
国有领域身份就业制度一方面使国有领域形成了既定社会群体的就业垄断,降低了劳动要素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解决我国失业问题亟需变革就业制度